[发明专利]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风电机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73438.3 | 申请日: | 2022-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罗澍忻;余浩;刘瑞宽;陈鸿琳;左郑敏;彭虹桥;孙辉;金楚;郑敏嘉;韩应生;孙海顺;王东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38;G06Q10/06;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志明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电场 并网 系统 机组 配置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风电机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和单机容量,构造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流源型风电机组和电压源型风电机组的可配置数量关系作为第一约束条件;
根据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并网点短路容量,分别计算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流源型风电机组的有效短路比和电压源型风电机组的有效短路比,得到第一有效短路比和第二有效短路比;
分别根据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风电机组控制参数,计算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流源型风电机组单独运行的临界短路比和电压源型风电机组单独运行的临界短路比,得到第一临界短路比和第二临界短路比;
基于预先定义的稳定运行要求,根据所述第一有效短路比、所述第二有效短路比、所述第一临界短路比和所述第二临界短路比,构造第二约束条件;
求解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和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得到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流源型风电机组的配置数量和电压源型风电机组的配置数量,以在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中等量配置电流源型风电机组和电压源型风电机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风电机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
a+b=n;
其中,a为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流源型风电机组的配置数量,b为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压源型风电机组的配置数量,n为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风电机组的可配置总量,n=Pw/Pw0,Pw为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总装机容量,Pw0为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单机容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风电机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效短路比为:
ESCR1=Sac/Pw0/a;
其中,Sac为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并网点短路容量,Pw0为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单机容量,a为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流源型风电机组的配置数量;
所述第二有效短路比为:
ESCR2=Sac/Pw0/b;
其中,b为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压源型风电机组的配置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风电机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风电机组控制参数,计算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流源型风电机组单独运行的临界短路比和电压源型风电机组单独运行的临界短路比,得到第一临界短路比和第二临界短路比,具体为:
根据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电流源型风电机组控制参数,计算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流源型风电机组单独运行的临界短路比,得到所述第一临界短路比;
根据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电压源型风电机组控制参数,计算所述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内电压源型风电机组单独运行的临界短路比,得到所述第二临界短路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风电机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先定义的稳定运行要求,根据所述第一有效短路比、所述第二有效短路比、所述第一临界短路比和所述第二临界短路比,构造第二约束条件,具体为:
令所述第一有效短路比大于所述第一临界短路比,且所述第二有效短路比小于所述第二临界短路比,构造所述第二约束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34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TO平面靶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补销机器人及补销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