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51115.4 | 申请日: | 2022-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5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胡祖翰;石先明;凌力;刘利平;张伟;陈龙;徐余明;曹进;罗斌;黄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H04Q11/00;H04Q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任晓;徐川 |
| 地址: | 43006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控制系统 | ||
1.一种数据传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光纤总线和监测设备;其中,所述监测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光纤总线上包括多根光纤和光纤分路器;
所述控制中心,用于通过第一光纤传输控制指令;
所述光纤分路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光纤传输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形成多个光路,每个所述光路上均通过第二光纤传输所述控制指令;
一个所述监测设备,用于接收一个所述光路上传输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工作后,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一个所述光路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分路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纤分路器和至少两个第二光纤分路器;
一个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光纤传输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形成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其中,所述第一光路上传输的控制指令用于传输给相邻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所述第二光路上传输的控制指令用于传输给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
一个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用于对接收的光路上传输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形成至少两个第三光路;
一个所述监测设备,用于接收一个所述第三光路上传输的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工作后,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一个所述第三光路传输给所述控制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总线上位于末端的第一光纤分路器,用于将相邻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传输的第一光路上的控制指令分光后均传输给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路上的光功率和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分光前的光功率之间的分光比,为基于各监测设备的设备参数、所述光纤分路器的第一预设损耗值以及所述光纤的第二预设损耗值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比是基于所述监测设备的接收功率的波动值、所述监测设备的预定接收灵敏度以及各所述监测设备接收的控制指令在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值的最大值确定的;其中,所述波动值为所述监测设备的功率的预定波动范围,与各所述功率损耗值的最大值的差值;所述控制指令在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值包括所述第一预设损耗值和所述第二预设损耗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监测设备接收的光功率之间的最大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波动值;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光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接收灵敏度与所述功率损耗值的最大值之间的和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监测设备接收的光功率之间的最大差值为距离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最远的所述监测设备接收的所述控制指令在所述第三光路上传输过程中功率的损耗值与距离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最近的所述监测设备接收的所述控制指令在所述第三光路上传输过程中功率的损耗值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光路上传输过程中功率的损耗值与距离正相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分光后的各第三光路上的光功率Pm基于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m为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的数量,m=1,2,...,M-1;Po为控制中心输出的控制指令的光功率,αf为所述第二预设损耗值,lm为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与相邻所述第二光纤分路器之间的距离,Li为相邻所述第一光纤分路器之间的距离,Ki为所述分光比,αs为所述第一预设损耗值,N为所述第三光路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11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