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子母坐圈坐便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85995.X | 申请日: | 2022-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0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蔡新雁;谢旭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梦佳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K13/10 | 分类号: | A47K13/10;A47K13/12;A47K13/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中山(潮州)产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子母 坐便器 | ||
本发明涉及坐便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自动子母坐圈坐便器。一种全自动子母坐圈坐便器,其中,包括马桶主体、设于马桶主体上的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所述的马桶主体上远离便池的一端设有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内设有旋转电机,所述的旋转电机包括上盖电机、儿童坐圈电机、成人坐圈电机,所述的上盖电机连接上盖,儿童坐圈电机连接儿童坐圈,成人坐圈电机连接成人坐圈。本发明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分别由旋转电机(包括上盖电机、儿童坐圈电机、成人坐圈电机)控制开启或者关闭,其自动化程度高,完全无需人手触碰就能实现开启或者关闭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坐便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自动子母坐圈坐便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可分为分体坐便器和连体坐便器两种,一般的,分体坐便器所占空间大些,连体坐便器所占空间要小些。另外,分体坐便器外形要显得传统些,价格也相对便宜,连体坐便器要显得新颖高档些,价格相对较高。如果按照是否用电,也可以分为传统马桶和智能马桶。
马桶属于日常卫生用品,在日常使用中一般家庭马桶的设计均按照成人的标准规格,儿童因为体型较小,大小便时,不能独立坐在马桶垫上进行排便,容易掉下去,极为的不安全。随着马桶盖的家庭儿童所需,一款在马桶便盖上盖上设计儿童的坐便口,然后上面再装一个小盖子,俗称“子母盖”。
现有的具有子母坐圈的马桶基本都是手动翻起和手动关闭的结构,众所周知,手动翻起或关闭子母坐圈及上盖时,使用者会触碰到子母坐圈及上盖的表面,由于子母坐圈及上盖的表面有可能遗留着如尿液或者其他污迹,造成一定的卫生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子母坐圈坐便器,其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分别由旋转电机控制开启或者关闭,其自动化程度高,完全无需人手触碰就能实现开启或者关闭的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子母坐圈坐便器,其中,包括马桶主体、设于马桶主体上的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所述的马桶主体上远离便池的一端设有固定座;
所述的固定座内设有旋转电机,所述的旋转电机包括上盖电机、儿童坐圈电机、成人坐圈电机,所述的上盖电机连接上盖,儿童坐圈电机连接儿童坐圈,成人坐圈电机连接成人坐圈。
本发明中,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分别由旋转电机(包括上盖电机、儿童坐圈电机、成人坐圈电机)控制开启或者关闭,其自动化程度高,完全无需人手触碰就能实现开启或者关闭的功能。
另一方面,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由各自的旋转电机控制开启或者关闭,上盖电机、儿童坐圈电机、成人坐圈电机分别独立运作,故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之间互不干扰。某个旋转电机受到破坏时也能单独维修或者更换,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本发明的全自动子母坐圈坐便器,完全无需人手触碰就能实现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开启或者关闭的功能,避免了使用者触碰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时发生如污迹沾污使用者身体等现象,故使用该全自动子母坐圈坐便器时更加的干净卫生。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座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的上盖电机、儿童坐圈电机、成人坐圈电机均设于固定座的空腔内;
所述的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依次设于固定座外表面上;
上盖、儿童坐圈、成人坐圈三者分别通过固定座与上盖电机、儿童坐圈电机、成人坐圈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儿童坐圈包括儿童坐圈主体、设于儿童坐圈主体一侧的儿童坐圈铰接部,所述的固定座的空腔设有用于固定儿童坐圈电机的儿童坐圈固定件;
所述的儿童坐圈电机插入儿童坐圈固定件中,且儿童坐圈电机的电机轴与儿童坐圈铰接部连接。
具体的,所述的成人坐圈包括成人坐圈主体、设于成人坐圈主体一侧的成人坐圈铰接部,所述的固定座的空腔设有用于固定成人坐圈电机的成人坐圈固定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梦佳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梦佳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59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