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16231.5 | 申请日: | 2022-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1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聪;张伟龙;易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艺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陈如燕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角梅 培育 方法 | ||
1.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①将多柱三角梅分为至少一组三角梅培育组,且每组三角梅培育组均由多柱三角梅沿水平方向等间距排列;②将三角梅培育组固定在转动保持培育器上,保持三角梅竖直朝上状态并驱动三角梅培育组周向转动,控制转动一周的时间为12h,且从早晨6点开始转动至夜间6点复位停止;③将每组三角梅培育组均匹配反射补光板,分光光度仪检测三角梅培育组的环境光度,若环境光度小于设定阈值则通过补光灯增加环境光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保持培育器包括呈半圆柱状的转动底座(1)和与所述转动底座(1)匹配且呈半圆柱状的转动盖体(2);所述转动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开窗(11),并形成有用于放置三角梅培育组的半圆柱状容纳槽(12);所述转动盖体(2)与所述容纳槽(12)匹配并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盖体(2)在所述容纳槽(12)内转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固定在所述转动底座(1)的外侧;所述转动盖体(2)连接有至少一根位于所述转动盖体(2)外侧的连接轴杆(6),所述连接轴杆(6)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放置三角梅培育组的水平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盖体(2)包括呈半圆柱状且内侧空心的匹配罩体(21)和与所述匹配罩体(21)轴线重合的驱动轴柱(22),所述转动底座(1)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耳(13),且所述驱动轴柱(22)的两端插接在相应的所述转动耳(13)内且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柱(22)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多根间隔排列且与所述匹配罩体(21)的内侧连接固定的连接直杆(23)以及与相应的所述连接轴杆(6)匹配连接的多根等间距分布的支撑轴杆(24);所述支撑轴杆(24)远离所述驱动轴柱(2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轴杆(6)匹配连接的转动接盘(241),所述转动接盘(241)设置有转动接孔(2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杆(6)设置有两根且对称分布在所述驱动轴柱(22)外周侧壁远离所述匹配罩体(21)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轴杆(24)之间均设置有一块用于固定放置三角梅培育组的水平支撑板(7),且每根所述支撑轴杆(24)上均设置有反射补光板(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杆(24)设置有连接转孔(243),所述反射补光板(8)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转孔(243)匹配连接的转接轴部(81),所述驱动轴柱(22)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反射补光板(8)做以所述转接轴部(81)为轴的周向摆动运动的摆动驱动件(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补光板(8)呈L状且位于所述支撑轴杆(24)转动方向的另一侧,所述摆动驱动件(25)的活动端与所述反射补光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柱(22)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艺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艺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62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站设备监理见证信息录入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微电网隐身供电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