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荧光传感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美司那检测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371671.3 | 申请日: | 2022-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4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 发明(设计)人: | 杨亮;蒋长龙;王振洋;张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9K11/85;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转换 纳米 荧光 传感 探针 制备 及其 检测 中的 应用 | ||
1.一种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荧光传感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氯化钇、氯化镱、氯化铒、油酸和十八烯混合,在氩气环境下于160℃加热反应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步骤2:将含有氢氧化钠和氟化铵的甲醇溶液滴加至步骤1获得的反应液中,50℃下加热40分钟,随后加热至100℃并在真空下保持20分钟,接着加热至300℃并在氩气环境下保持90分钟;
步骤3:反应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后离心分离,得到NaYF4:Yb,Er核心上转换纳米粒子,使用乙醇洗涤后分散于环己烷中备用;
步骤4:将氯化钇、油酸和十八烯混合,并在氩气环境下于160℃加热反应,反应液冷却到室温;
步骤5:向步骤4获得的反应体系中加入步骤3获得的NaYF4:Yb,Er核心上转换纳米粒子并分散均匀,然后向体系中滴加含有氢氧化钠和氟化铵的甲醇溶液,在50℃下加热40分钟,随后将溶液加热至100℃并在真空下保持20分钟,接着加热到300℃并在氩气环境下保持90分钟;
步骤6:反应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乙醇离心分离,得到NaYF4:Yb,Er@NaYF4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粒子,即为荧光探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NaYF4:Yb,Er核心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5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NaYF4:Yb,Er@NaYF4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8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荧光传感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荧光传感探针构建复合荧光探针体系,在美司那的检测过程中作为检测试剂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1mmol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粒子加入50mLpH=1的盐酸溶液中,超声处理60分钟,随后通过高速离心获得亲水性上转换纳米粒子;
步骤2:在pH值为9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加入步骤1获得的亲水性上转换纳米粒子,使其最终浓度为4mM;随后加入乙基紫,使其浓度为80μM;超声混合均匀,得到上转换荧光探针溶液;
步骤3:以美司那标准溶液与所述上转换荧光探针混合配制得到复合荧光探针体系,以美司那浓度和荧光强度比值I540/I654作线性拟合获得标准曲线;
步骤4:以步骤3的检测条件对待测美司那溶液进行检测,通过测试获得其荧光强度值,与步骤3获得的标准曲线进行比对得到待测美司那溶液的浓度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荧光传感探针能够实现美司那的可视化即时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16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氢气与甲醇混合燃烧的工艺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温钢用自保护药芯焊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