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退火隔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22832.2 | 申请日: | 2022-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5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白锋;郁建强;郭毅;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银圣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70 | 分类号: | C21D1/70;C21D1/26;C21D3/08;C21D9/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霍苗 |
| 地址: |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火 隔离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取向硅钢退火隔离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退火隔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退火隔离剂,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纳米氧化镁20~40份、硅钢级氧化镁280~300份、二氧化钛16~20份、硅微粉1.0~2.0份、氧化剂2.0~5.0份和水2500~2600份。所述退火隔离剂用于高温罩式炉生产取向硅钢时,具有较低的让步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向硅钢退火隔离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退火隔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为满足二次再结晶的需要,对取向硅钢需要进行高温退火处理,升温速度越慢,加热时间越长。在高温退火处理过程中,由脱碳退火过程表面形成的以SiO2为主的氧化膜和表面涂覆的退火隔离剂在800~1100℃之间形成硅酸镁底层结构,常规高温退火处理采用的环形炉通过煤气外部加热内罩,内罩辐射热量加热钢卷,加热方式是从钢卷的上端面向下端面进行热传导,最终达到整个钢卷的升温。在升温阶段隔离剂的水分不断挥发向下断面热传导,最终达到整个钢卷的升温。在升温阶段隔离剂的水热不断挥发向钢卷上端面逸出,钢卷的上端面的温度较高,会形成二次氧化,为避免二次氧化的产生,所采用的退火隔离剂尽可能采用水化率较低的原料,或添加少量的减水剂避免氧化镁的水化产生。而罩式炉高温退火,由于加热方式是底板侧加热和侧面加热,钢卷的升温方式是从钢卷的下端面向上端面传导,达到对整个钢卷升温的目的,在加热阶段隔离剂挥发的水分可以通过上端快速的逸出,由于上端温度较低,不会有二次氧化的发生,如果采用现有的退火隔离剂,则会产生上端面底层形成不良或者底层较薄,影响产品质量,造成大量的让步品,给生产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火隔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退火隔离剂用于高温罩式炉生产取向硅钢时,具有较低的让步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退火隔离剂,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纳米氧化镁20~40份、硅钢级氧化镁280~300份、二氧化钛16~20份、硅微粉1.0~2.0份、氧化剂2.0~5.0份和水2500~2600份。
优选的,所述纳米氧化镁的D50=50nm,柠檬酸活性值为40~50s,灼烧失重为0.7~1.1%。
优选的,所述硅钢级氧化镁的D50=3~6μm,柠檬酸活性值为60~120s,灼烧失重为0.7~1.1%。
优选的,所述硅钢级氧化镁或纳米氧化镁独立的包括98~99wt%的氧化镁、0.2~0.4wt%的氧化钙、0.01~0.02wt%的氯化盐、0.1~0.2wt%的硫酸盐和余量的杂质。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钛为锐钛矿二氧化钛;
所述二氧化钛的纯度为98~99%,D50=0.6~0.8μm。
优选的,所述硅微粉的D50=1~2μm;所述硅微粉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为98~99wt%。
优选的,所述氧化剂为MnO、FeCl3和KMnO4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退火隔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搅拌的条件下,在水中依次加入硅微粉、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镁、硅钢级氧化镁和氧化剂,得到所述退火隔离剂。
优选的,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000~1500r/min,所述水的温度为0~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退火隔离剂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退火隔离剂在高温罩式炉生产取向硅钢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银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银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2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