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注塑机械手末端的二轴旋转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11379.5 | 申请日: | 2022-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4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邓博文;邓星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顶巨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42;B29C45/14;B25J17/00;B25J15/00 |
| 代理公司: | 广东聚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98 | 代理人: | 马旸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注塑 机械手 末端 旋转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注塑机械手末端的二轴旋转装置。一种用于注塑机械手末端的二轴旋转装置,包括:回转单元,用于带动注塑物料绕X轴方向旋转0°~270;翻转单元,其设置在回转单元的底部,以用于带动注塑物料绕Y轴方向旋转0°~18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使注塑机械手末端的二轴旋转装置绕X轴方向旋转0°~270°以及饶Y轴方向旋转0°~180°是通用性的,具有成本低、安装方便体积小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注塑机械手末端的二轴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塑机械手上并没有标准配置此款类似装置,但是有些特殊生产情景需要有一种有两个自由度的机械手末端装置,以往是常使用人力来执行此动作,以至于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费时费力,而此种二轴旋转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注塑生产取物或埋入等需要两个自由度动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机械手末端的二轴旋转装置来解决有些特殊生产情景需要有一种有两个自由度的机械手末端装置,以往是常使用人力来执行此动作,以至于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费时费力,而此种二轴旋转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注塑生产取物或埋入等需要两个自由度动作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注塑机械手末端的二轴旋转装置,包括:
回转单元,用于带动注塑物料绕X轴方向旋转0°~270;
翻转单元,其设置在回转单元的底部,以用于带动注塑物料绕Y轴方向
旋转0°~180°;
所述回转单元包括固定端、A轴旋转马达、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以及A轴近接开关,所述固定端固定在A轴旋转马达的顶部,所述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固定在A轴旋转马达底部输出端,所述A轴近接开关设置在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的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利用回转单元带动注塑物料绕X轴方向旋转0°~270°,再经过翻转单元带动注塑物料饶Y轴方向旋转0°~180°,从而使注塑物料完成两个自由度动作的标准品,由于注塑机械手末端的二轴旋转装置绕X轴方向旋转0°~270°以及饶Y轴方向旋转0°~180°是通用性的,具有成本低、安装方便、体积小等特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B轴原点旋转减速机、B轴近接开关、转动板、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以及框体。
进一步,所述框体固定在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的底部输出端,所述B轴原点旋转减速机设置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皮带轮固定在B轴原点旋转减速机的一侧输出端上,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框体的一侧,所述皮带套设在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外部,所述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固定在第二皮带轮的一侧,所述转动板固定在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的两侧外部,所述B轴近接开关固定在B轴原点旋转减速机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A轴旋转马达驱动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旋转,又带动A轴近接开关旋转,当A轴近接开关旋转到270°时与对应的铁片感应控制,并将电信号传输至A轴旋转马达,从而利用A轴旋转马达内部的制动机构可停止旋转,再通过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驱动第一皮带轮旋转180°,又经过皮带传动第二皮带轮旋转,第二皮带轮带动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旋转180°,A轴原点旋转减速机带动转动板装载的注塑物料旋转180°。
进一步,所述翻转单元内部设置有用于制动翻转单元旋转的B轴制动机构,所述B轴制动机构包括B轴制动气缸和制动块。
进一步,所述B轴制动气缸固定在框体的一侧,所述制动块位于第一皮带轮的一侧并固定在B轴制动气缸的一侧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顶巨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顶巨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13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浆用输料管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基于波前传感的人工晶体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