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机与电控组件的线路连接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02352.2 | 申请日: | 2022-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0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力;王凡;项寿南;江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维德电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02;H01R13/46;H02K5/22;H02K11/3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机 组件 线路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与电控组件的线路连接装置,包括电机接线座和电控接线座,所述电机接线座包括设置在电机壳体外的线束固定座以及设置在电机壳体内的铜带固定座,所述线束固定座上并排设置有三相线束接口,并通过第一铜带结构将电机壳体内的电源线与三相线束接口连通;所述电控接线座设置在电控箱体内,并通过第二铜带结构将电控箱体内的线束与三相线束接口连通。本发明通过电机接线座和电控接线座以及铜带结构实现电机与电控组件之间的线路连接,能够使电机内部的电源线、电控组件线束与外部三项线束连通,减少线束,降低包络尺寸,方便其他部件的安装,并通过铜带限位槽安装以及防护结构,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线束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机与电控组件的线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是将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一种电力元器件,电机作为动力源需要电控组件进行控住,当电能被转换成机械能时,电控组件是电动汽车上对高压零部件实现控制的主要执行单元;电控单元的核心一方面是针对电池以及电机的控制,另一方面还有需要把各个相互独立的控制如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可以相互协助又互不干涉的有效的控制车辆状态。
现有技术下,电机通常都是采用甩线的方式将电源线引出来,然后外接在电控组件上,电机和电控组件之间再通过裸露在外的PVC套管包裹线束的接线方式实现连接;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缺点:线束比较多,冗长、拖沓,对整体包络尺寸的影响比较大;且线束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密封,而使用的密封结构一般是橡胶塞,是将线束穿过密封结构,上部分外接,下面的部分接到电机电源线上,由于驱动电机所需要的是三项交流电,且三相电的线束比较粗硬,两头需要通过端子连接,因此这种方式在安装的时候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与电控组件的线路连接装置,通过合理设计改进电机和电控组件的线路连接方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机与电控组件的线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接线座,所述电机接线座包括设置在电机壳体外的线束固定座以及设置在电机壳体内的铜带固定座,所述线束固定座上并排设置有三相线束接口,并通过第一铜带结构将电机壳体内的电源线与三相线束接口连通;以及
电控接线座,所述电控接线座设置在电控箱体内,并通过第二铜带结构将电控箱体内的线束与三相线束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电机接线座的安装孔,所述线束固定座与铜带固定座之间通过横梁连接,该横梁与安装孔采用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铜带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电机内部电源线的铜带一以及用于连接外部三相线束的铜带二,所述铜带一与铜带二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铜带二的两端设置有接线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线束接口的边缘均设置能够使铜带二贯穿所述线束固定座的铜带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铜带固定座上设置有与铜带通道连接的三个铜带限位槽,所述铜带限位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螺栓的凹槽,相邻铜带限位槽之间还设置有安全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接线座设置有三个与三相线束接口一一对应的接线位,所述第二铜带结构包括与接线位固定且贯穿所述电控接线座的铜带三,每个接线位上均设置有能够使铜带三穿过的铜带插口。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固定座上设置有低压线束接线端子,所述电控接线座上设置有用于对低压线束进行固定的限位钩一以及对电控箱体内线束进行固定的限位钩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维德电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维德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2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