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包膜脱硝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1129.6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1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林;徐高明;丁克鸿;黄杰军;王建昌;杨树斌;王再飞;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0 | 分类号: | B01J2/00;B01J2/12;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边人洲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包膜 脱硝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包膜脱硝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尿素熔融后造粒成型,得到球状颗粒;将所得球状颗粒投入包衣设备中,球状颗粒均匀转动后喷入异氰酸酯以及多元醇‑颜料混合料进行包膜,得到有机包膜脱硝剂。本发明所述方法在成型颗粒表面以包膜的方式进行表面改性,形成聚氨酯高分子膜,其具有缓释效果,减少脱硝过程中尿素的无效分解,使其充分用于氮氧化物的还原,提高尿素利用率;所述方法所用包膜原料中还包括颜料,有助于辨别形成的包膜是否完整及均匀,同时颜料中的金属离子能够在脱硝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提高脱硝效果;所述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原料来源广,设备投资及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脱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机包膜脱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燃煤机组也呈增长趋势,由此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也逐渐加剧,去除燃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防止环境污染的重中之重,因此烟气脱硝技术是目前研究与应用的重点,目前主流的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前者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剂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从而去除烟气中的NOx,该方法反应温度低,脱硝效率高,但存在设备投资大、催化剂易失活、价格昂贵等缺点;后者则无需催化剂,但处理温度较高,脱硝效率偏低。
在上述脱硝工艺中,除了催化剂,还原剂的选择也是关键因素,通常使用的脱硝剂主要是氨,但很多场合并不适合使用气相脱硝剂,而是需要用到固相脱硝剂,而尿素则是经常选择的固相脱硝剂之一,由于尿素在温度较高时不稳定,容易分解,因此需要的添加量较大,损失也较多,因而为控制尿素的用量,需要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利用率。
CN 107115773A公开了一种改性尿素脱硝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改性尿素脱硝剂包括尿素、高分子组分、改性组分和增效组分,其质量比分别为100:(0.5~10):(0.1~10.0):(0.001~0.5),其中高分子组分包括聚乙二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改性组分包括硬脂酸铵、硬脂酸镁、硬脂酸钙、沉淀法碳酸钙、氧化镁或沸石中的至少一种,增效组分为负载有金属硫酸盐的二氧化硅囊泡;该脱硝剂虽然能够提高脱硝率,扩展脱硝温度范围,但组成及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且未明确各组分之间只是简单混合,并未明确是否能够形成包覆等结构,对于尿素自身分解的问题并未有效解决。
CN 108057326A公开了一种缓释型烟气脱硝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3,3′-二氨基联苯胺、3,4-二氨基苯甲酸及间苯二甲酸为前驱物,以多聚磷酸为溶剂,在紫外光照射下,低温催化合成聚苯并咪唑共聚物,再对尿素进行包覆,制备得到具有缓释功能的烟气脱硝剂;该方法的重点在于聚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制备,对于其如何包覆尿素并未明确介绍。
综上所述,对于固相脱硝剂的制备与使用,还需要对尿素等固相原料进行改进,使其具备较好的耐热性,避免其在高温下的无效分解,以提高其利用率,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包膜脱硝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在尿素成型颗粒的表面以包膜的方式进行表面改性,形成聚氨酯高分子薄膜,提高其耐热性,以有效减缓尿素在脱硝温度下的无效分解,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同时,在包膜原料中加入颜料,有助于辨别形成的包膜是否完整及均匀,提高脱硝剂的成品率,且颜料中金属离子可起到催化脱硝反应的作用,提高脱硝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包膜脱硝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尿素熔融后造粒成型,得到球状颗粒;
(2)将步骤(1)得到的球状颗粒投入包衣设备中,球状颗粒均匀转动后喷入异氰酸酯以及多元醇-颜料混合料进行包膜,得到有机包膜脱硝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11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