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的环形部件的夹持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83003.4 | 申请日: | 202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8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C·德科尔;S·R·默维克;M·坎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30/26 | 分类号: | B29D30/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莫戈 |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车轮 轮胎 环形 部件 夹持 方法 装置 | ||
在已经将支撑结构(12)围绕轮胎(2)的环形部件(11)周向地定位之后,使得由支撑结构(12)承载并且围绕中心轴线(X)周向地分布的夹持元件(16)径向地接近环形部件(11),从而使环形部件与多个触销(22)接触,所述多个触销由所述夹持元件(16)中的每一个夹持元件可滑动地承载。一旦形成接触,通过使夹持元件本身沿着触销(22)滑动,继续进行夹持元件(16)向环形部件(11)的径向接近。因此,所有触销(22)能够与环形部件(11)进行接触,从而复制外表面的形状。然后,将触销(22)相对于夹持元件(16)锁定,以便允许从环形部件(11)移除支撑鼓(10)并且在没有法向应力的情况下支撑环形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的环形部件的夹持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主要针对生轮胎的构建,生轮胎随后将经受硫化周期以获得最终产品。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通常包括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分别具有与相应的锚固环形结构(胎圈芯)接合的相对端部,所述锚固环形结构集成在通常被称为“胎圈”的区域中,所述胎圈的内径基本上对应于轮胎在相应的安装轮辋上的所谓“装配直径”。
胎体结构与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带束层的胎冠结构相联,所述带束层定位成在彼此上和相对于胎体帘布层径向叠置,所述带束层具有织物或金属的增强帘线,这些增强帘线相交地定向和/或基本上平行于轮胎的周向延伸方向(为0度)。胎面带被施加在相对于带束层的径向外部位置,与构成轮胎的其它半成品一样,所述胎面带也是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
在胎体结构的侧向表面上的轴向外部位置处还施加有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相应的侧壁,每个侧壁均从胎面带的一个侧向边缘延伸直到带有胎圈的相应的锚固环形结构。在“无内胎”型轮胎中,通常被称为“内衬”的气密涂覆层覆盖轮胎的内表面。
在通过相应的部件的组装致动生轮胎的构建之后,通常执行模制和硫化处理,所述模制和硫化处理旨在通过弹性体组合物的交联来确定轮胎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如果需要,赋予轮胎所需的胎面花纹,并且还可能在侧壁处赋予轮胎独特的图形标志。
术语“径向”和“轴向”以及表述“径向内部/外部”和“轴向内部/外部”是参照所使用的支撑结构的环形主体和/或轮胎的环形部件的径向方向(即,与环形主体的中心轴线和/或前述轮胎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以及环形主体和/或轮胎的轴向方向(即,与中心轴线或轮胎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使用的。而术语“周向”和“周向地”是参照前述的环形支撑件和/或轮胎的环形部件的环形延伸部使用的。
轮胎的“环形部件”是指生轮胎或其任何一个部件,其形状为围绕与轮胎自身的旋转轴线重合的中心轴线的环。环形部件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层、胎圈芯、(一个或多个)带束层、胎面带、侧壁、以及由相互联接的两个或更多个这样的部件构成的组,例如,包括与胎圈芯相联的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的胎体结构以及包括胎面带和至少一个或多个带束层的胎冠结构。
“触销”是指抵靠元件,所述抵靠元件从夹持元件突出并且可相对于夹持元件移动以便在夹持元件朝向环形部件平移时抵靠在环形部件的表面上。
在构建轮胎的过程中,必须拾取并适当地保持轮胎的一个或多个环形部件,以便转移到不同的工作站和/或与其它轮胎部分联接。例如,胎冠结构和通常制成圆柱形套筒形式的胎体结构通常在相应的工作区域中彼此分开地制成,以便稍后相互组装在一起。为了相互组装的目的,可能会要求从相应的成型鼓拾取这些结构中的一个,例如,胎冠结构,以便将其转移并且围绕由相应的构建鼓支撑的胎体结构同轴居中地定位。
因此,通常在生产线中应用夹持装置,夹持装置适于执行对胎冠结构、胎体结构和/或其它环形部件进行拾取、支撑和定位的操作,以将它们与正在处理中的轮胎的其它部分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未经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83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