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炉用一体型风口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05785.X | 申请日: | 2021-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2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和彦;枝本泰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崎播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1C5/48 | 分类号: | C21C5/48;C21C7/0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阎文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体型 风口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炉用一体型风口,可在将1根双层金属管和风口耐火物一体化的转炉用一体型风口上,抑制因向转炉内的施工时或搬运时的双层金属管的变形或损伤而导致的气体流量的降低,而且结构简单。具体而言,本发明的转炉用一体型风口具备:双层金属管(3),具有内管(31)及外管(32),且在内管(31)内填充有耐火物(35);风口耐火物(2),通过粘接材料(22)将双层金属管(3)固定在通孔(21)中;及金属壳体(4),具有覆盖风口耐火物(2)的下端面的底板(41)及覆盖风口耐火物(2)的下部侧面的侧板(43)。金属壳体(4)的厚度T为6mm以上20mm以下,长度(L)为风口耐火物的全长的3%以上50%以下。双层金属管的外管(32)具有上部外管(321)和下部外管(322),下部外管(322)的厚度为3mm以上,该下部外管(322)被焊接固定在金属壳体的底板(41)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在内管内填充有耐火物的双层金属管与风口耐火物一体化的转炉用一体型风口,其为用于向炼钢用的转炉内吹入气体而设置在转炉的炉底上的风口。
背景技术
在转炉的炉底上,作为用于吹入气体的耐火物设置有风口。根据使用目的,该风口存在有几个种类。例如,在以转炉内的钢液的搅拌为主要目的时,存在有在耐火物中埋设有多根金属细管的风口或使用了1根在内管内填充有耐火物的双层管金属管的风口等。
在此,“在内管内填充有耐火物的双层金属管”是指,在双层金属管的内侧的金属管(内管)内填充有耐火物,且内管和外侧的金属管(外管)的间隙(狭缝)构成气体通路的双层金属管。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也将该“在内管内填充有耐火物的双层金属管”仅称为“双层金属管”。
作为在耐火物中埋设有多根金属细管的风口,将多根金属细管和耐火物一体成形的一体型风口已被实用化,由于向转炉的安装简单,因此现场的施工性优异。
另一方面,虽然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使用了双层金属管的风口,但这些风口存在有下述问题,即,在现场施工时,必须将该双层金属管插入到转炉内施工的风口耐火物的通孔中,其后将双层金属管向铁皮固定,导致安装作业上非常花费时间精力。
此外,由于双层金属管在中心部(内管内)填充有耐火物,且在该内管内不流通气体,因此在使用时容易形成高温而熔化。因此,金属管的厚度减薄到1mm左右,以便即使熔化影响也会较小。这是因为在使用厚度大的双层金属管时,工作面侧的金属管在使用中会熔化而狭缝的宽度会扩大,因而会导致工作面的损耗加快。
当将这样的现有的双层金属管与风口耐火物一体成形时,由于金属管的厚度为1mm左右而较薄,因此金属管容易受成形时的压力而变形,而且难以将内管和外管的间隙(狭缝)均匀地确保在1mm前后,且根据情况还存在有压扁狭缝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的风口结构上,环状风口是由轴心部和管体部构成,所述轴心部由内管和内管的内面侧的耐火物填充层构成,所述管体部隔着环状的间隙而被固定在该轴心部的外侧,而且,在该环状风口的周围,是与管体部密合来对风口耐火物进行施工的结构。此外,记述有使风口耐火物与内衬耐火物分离,并将风口耐火物和环状风口一体构成的内容。
如此,虽然在引用文献3的风口结构上,风口耐火物和环状风口被一体构成,但由于环状风口从风口耐火物突出,因此在向转炉内的施工时或搬运时,当把持突出的环状风口而提起或与物体相碰时,则存在有环状风口发生变形而导致环状的间隔(狭缝)被压扁的可能性。在狭缝被压扁时,则无法确保所需的气体流量,会导致给转炉的操作带来阻碍。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653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0118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680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炉用一体型风口,可在将1根双层金属管和风口耐火物一体化的转炉用一体型风口上,抑制因向转炉内的施工时或搬运时的双层金属管的变形或损伤而导致的气体流量的降低,而且结构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崎播磨株式会社,未经黑崎播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57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