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古建筑模型中斗拱与额枋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370346.5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98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洋;张虎;张明明;王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洋;张虎 |
| 主分类号: | A63H33/04 | 分类号: | A63H33/04;A63H33/08 |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李世喆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古建筑 模型 斗拱 额枋 组件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模型中斗拱与额枋组件。所述组件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所述斗拱上端具有倒T形卯,所述上层额枋下端具有倒T形榫。拼搭时,先将斗拱的倒T形卯与上层额枋的倒T形榫水平对齐,然后,将斗拱的倒T形卯滑动套入上层额枋的倒T形榫上,实现依靠榫卯结构完成斗拱与上层额枋的拼搭。不需要紧配合,对斗拱与上层额枋的精度要求不高,拼搭与拆解方便,省力,支持反复拼搭。拼搭趣味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拼搭的古建筑模型,具体涉及古建筑模型中斗拱与额枋组件。
背景技术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有的构件,也是中国古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斗拱既承接了飞出的屋檐,分担了屋顶的重力,同时又具有很好视觉效果和抗震能力。额枋也叫檐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古建筑模型制作成一个整体,或采用胶水、钉子等固定各构件。模型中的斗拱、额枋等构件不可拆卸,古建筑模型呆板、不灵活,没有古建筑的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古建筑模型中斗拱与额枋组件,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古建筑模型中斗拱与额枋组件,具体的:斗拱上端具有倒T形卯,上层额枋下端具有倒T形榫,拼装后,所述斗拱上端的倒T形卯套入所述上层额枋下端的倒T形榫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斗拱底部具有燕尾卯,且所述燕尾卯的底部具有与其相连通的直榫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件还包括下层额枋,所述下层额枋的顶部具有燕尾榫,所述燕尾榫与直榫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额枋的顶部具有燕尾榫,所述燕尾榫与直榫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额枋的外壁上具有竖向的半透燕尾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额枋的外壁上具有横向的直榫或燕尾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额枋的侧壁上具有竖向的燕尾榫或燕尾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斗拱上端具有檩,檩的一端是直榫、另外一端是直榫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斗拱上端具有檩,檩的一端是燕尾榫、另外一端是燕尾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古建筑模型中斗拱与额枋组件,具体的:斗拱上端具有燕尾卯,上层额枋下端具有燕尾榫,拼装后,所述斗拱上端的燕尾卯套入所述上层额枋下端的燕尾榫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斗拱底部具有燕尾卯,且所述燕尾卯的底部具有与其相连通的直榫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件还包括下层额枋,所述下层额枋的顶部具有燕尾榫,所述燕尾榫与直榫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额枋的外壁上具有竖直的半透燕尾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额枋的外壁上具有横向的直榫或燕尾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斗拱上端具有檩,檩的一端是燕尾榫、另外一端是燕尾卯。
本申请保护一种古建筑模型中斗拱与额枋组件。斗拱上端具有倒T形卯,上层额枋下端具有倒T形榫。拼搭时,先将斗拱的倒T形卯与上层额枋的倒T形榫水平对齐,然后,将斗拱的倒T形卯滑动套入上层额枋的倒T形榫上,实现仅依靠榫卯结构完成斗拱与上层额枋的拼搭。不需要紧配合,对斗拱与上层额枋的精度要求不高。拼搭与拆解方便,省力,支持反复拼搭。拼搭趣味性更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斗拱的结构示意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洋;张虎,未经张洋;张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70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塑钢门窗加工的装配工装
- 下一篇:排水管道用污水检测过滤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