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于碳捕获的玻璃窑烟气治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78069.2 | 申请日: | 202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39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敏;刘科;方向;方昂;程德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60;B01D53/62;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苗广冬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于 捕获 玻璃 烟气 治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利于碳捕获的玻璃窑烟气治理系统,该利于碳捕获的玻璃窑烟气治理系统包括窑体、氨气装置、石灰仓、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和碳捕集装置,窑体、氨气装置以及石灰仓均与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的烟气入口相连通,窑体用于向脱硫脱硝除尘装置输送烟气,氨气装置用于向脱硫脱硝除尘装置输送用于脱硝反应的氨气,石灰仓用于向脱硫脱硝除尘装置输送用于脱硫反应的石灰;碳捕集装置与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的烟气出口相连通,用于捕获烟气中的碳污染物。本实用新型实现对玻璃窑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碳污染物的进行捕获,使烟气中的CO2等碳污染物的浓度大大降低,在进一步避免CO2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同时实现CO2资源的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碳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碳捕获的玻璃窑烟气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窑内燃烧会产生含颗粒物、NOX、SO2、CO2等污染物的烟气,目前的烟气治理多侧重于对颗粒物、NOX、SO2的排放进行管控,而忽视了CO2的排放问题。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烟气治理过程中碳污染物的治理工作越来越受重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于碳捕获的玻璃窑烟气治理系统,旨在解决窑体烟气治理过程中如何对碳污染物进行管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利于碳捕获的玻璃窑烟气治理系统包括窑体、氨气装置、石灰仓、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和碳捕集装置,所述窑体、氨气装置以及石灰仓均与所述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的烟气入口相连通,所述窑体用于向所述脱硫脱硝除尘装置输送烟气,所述氨气装置用于向所述脱硫脱硝除尘装置输送用于脱硝反应的氨气,所述石灰仓用于向所述脱硫脱硝除尘装置输送用于脱硫反应的石灰;所述碳捕集装置与所述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的烟气出口相连通,用于捕获烟气中的碳污染物。
优选地,所述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所述第一反应塔包括脱硫反应塔,所述脱硫反应塔上开设有第一进烟口和第一出烟口,所述窑体、氨气装置和石灰仓均与第一进烟口相连通,所述脱硫反应塔用于烟气的脱硫处理;所述第二反应塔开设有第二进烟口和第二出烟口,所述第一出烟口与所述第二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烟口与所述碳捕集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反应塔用于烟气的脱硝除尘处理。
优选地,所述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包括还包括引风机和再循环装置,所述引风机固定连接在第二反应塔与碳捕集装置之间,所述引风机包括吸风口、出风口、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第二出烟口相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碳捕集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石灰仓入仓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再循环装置一端连接,所述再循环装置另一端分别与氨气装置和脱硫反应塔连通。
优选地,所述再循环装置与所述碳捕集装置相邻设置,用于将所述再循环装置内材料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碳捕集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塔包括除尘脱硝一体机和斜斗,所述斜斗顶部与除尘脱硝一体机底部相连通,所述斜斗底部开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再循环装置和脱硫反应塔均与所述第三出料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利于碳捕获的玻璃窑烟气治理系统还包括废料斗,所述废料斗与所述第三出料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氨气装置包括氨气储罐、氨气稀释器和氨气喷射器,所述氨气稀释器分别与所述再循环装置另一端、氨气喷射器一端以及氨气储罐相连接,所述氨气喷射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烟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利于碳捕获的玻璃窑烟气治理系统还包括余热收集装置,所述余热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碳捕集装置之间,用于捕获送至所述碳捕集装置烟气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利于碳捕获的玻璃窑烟气治理系统还包括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设置在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与所述碳捕集装置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78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