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降槽布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76963.9 | 申请日: | 2021-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41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政;张孔越;左林举;原振勇;闫果;张勇;王丹阳;郭小三;王俊峰;王学军;王克楠;刘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甄薇薇 |
| 地址: | 45417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布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降槽布料装置,包括沉降槽中心套筒(1)、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沉降槽中心套筒(1)套装在沉降槽中心柱(3)的外表面,沉降槽中心柱(3)与沉降槽耙臂(4)连接,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的截面形状为扇环,沉降槽中心套筒(1)的下部的周围安装多个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多个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的内弧面与沉降槽中心套筒(1)的下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平底沉降槽耙臂积泥、延长平底沉降槽运行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氧化铝生产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沉降槽布料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平底沉降槽在氧化铝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生产实践中发现,沉降槽进料经中心套筒进入槽内后,粗颗粒极易直接沉降落入底部,因此沉降槽极易在中心柱附近积泥,这会给耙臂的安全运转带来极大的负担。严重时造成耙机扭矩升高或跳停,从而不得不采取减少进料量、增大底流出料等操作使其恢复正常,这样就严重影响沉降槽安全稳定运行周期和正常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够减少平底沉降槽耙臂积泥、延长平底沉降槽运行周期的沉降槽布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沉降槽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沉降槽中心套筒(1)、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沉降槽中心套筒(1)套装在沉降槽中心柱(3)的外表面,沉降槽中心柱(3)与沉降槽耙臂(4)连接,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的截面形状为扇环,沉降槽中心套筒(1)的下部的周围安装多个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多个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的内弧面与沉降槽中心套筒(1)的下部连接。
根据上述的沉降槽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与沉降槽中心套筒(1)外表面的夹角为40°-45°。
根据上述的沉降槽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的内弧面与沉降槽中心套筒(1)的下部通过固定槽钢(5)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改变物料进入沉降槽后的流向,使物料更加均匀地流入槽底,减少赤泥在沉降槽中心柱附近聚集,避免耙臂快速积泥,减少耙臂运行阻力,使得平底沉降槽运行相对平稳,在保证赤泥排出的同时,耙机扭矩不再频繁升高,其生产运行周期由改造前的60天延长至改造后的80天,保证生产稳定性和降低清检费用的同时亦可减少沉降槽撤槽时的氧化铝及碱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斜板导流布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沉降槽布料装置,包括沉降槽中心套筒1、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沉降槽中心套筒1套装在沉降槽中心柱3的外表面,沉降槽中心柱3与沉降槽耙臂4连接,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的截面形状为扇环,沉降槽中心套筒1的下部的一周安装多个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多个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的内弧面与沉降槽中心套筒1的下部连接,优选的,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的内弧面与沉降槽中心套筒1的下部通过固定槽钢5焊接,用16根14号槽钢焊接固定。斜板导流布料机构2与沉降槽中心套筒1外表面的夹角为4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769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军用野战运输箱
- 下一篇:一种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用机器人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