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机舱传力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64389.8 | 申请日: | 2021-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75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邓祥伟;李军;蒋挺;张明星;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子飞 |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舱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机舱传力总成,包括前纵梁、前立柱、前轮罩以及前立柱加强梁,所述前立柱固定连接于前纵梁前端,所述前轮罩连接于前纵梁上并位于前立柱后侧,所述前立柱加强梁连接于前立柱与前轮罩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前立柱加强梁将前立柱和前轮罩连接起来构成前机舱吸能区,同时也形成了多条力传导路径,在碰撞发生时,撞击力通过前纵梁及前机舱吸能区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同时通过这两块区域的结构将力传递至整个车身,较传统的结构,能够有效提升中置后驱车型的碰撞性能,保证驾乘人员安全,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前机舱传力总成。
背景技术
中置后驱是车辆的常见的布局方式,对于中置后驱布局的车辆其前机舱较短,前机舱中的前轮罩与前立柱分别与纵梁焊接,前轮罩前立柱无相互连接,碰撞时前段的受力完全通过纵梁来吸收,由于中置后驱的前机舱较短,通过纵梁溃缩吸收全部碰撞能量设计难度大,且效果不佳;
因此,基于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前机舱传力总成,利于将碰撞受力分散传递到车身,有利于碰撞时吸能,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机舱传力总成,利于将碰撞受力分散传递到车身,有利于碰撞时吸能,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机舱传力总成,包括前纵梁、前立柱、前轮罩以及前立柱加强梁,所述前立柱固定连接于前纵梁前端,所述前轮罩连接于前纵梁上并位于前立柱后侧,所述前立柱加强梁连接于前立柱与前轮罩之间。
进一步,所述前轮罩前侧直接连接于前立柱上。
进一步,所述前轮罩上设有沿纵向方向排列用于引导前轮罩纵向溃缩的多个溃缩筋。
进一步,还包括连接于前纵梁上的机舱侧封板,所述机舱侧封板位于前轮罩后侧,所述前立柱加强梁纵向向后延伸与机舱侧封板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上构件,所述上构件连接于前立柱与机舱侧封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上构件位于前立柱加强梁上方。
进一步,所述机舱侧封板与后轮罩直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立柱加强梁和上构件上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前立柱加强梁将前立柱、前轮罩以及机舱侧封板连接起来构成前机舱吸能区,结合上构件的设置形成了多条力传导路径,在碰撞发生时,撞击力通过前纵梁及前机舱吸能区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同时通过这两块区域的结构将力传递至整个车身,较传统的结构,能够有效提升中置后驱车型的碰撞性能,保证驾乘人员安全,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机舱传力总成,包括前纵梁1、前立柱2、前轮罩3以及前立柱加强梁4,所述前立柱固定连接于前纵梁前端,所述前轮罩连接于前纵梁上并位于前立柱后侧,所述前立柱加强梁4连接于前立柱与前轮罩之间。纵向方向与车场的长度方向一致,前后方向以纵向为基准,其中纵向靠近车头一侧为前,纵向靠近车尾一侧为后;前轮罩可采用现有的轮罩结构,前立柱2可采用冲压件,前立柱加强梁4可以为近似槽钢或者几字形截面的冲压件,通过前立柱加强梁4将前立柱和前轮罩连接起来构成前机舱吸能区,同时也形成了多条力传导路径,在碰撞发生时,撞击力通过前纵梁及前机舱吸能区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同时通过这两块区域的结构将力传递至整个车身,较传统的结构,能够有效提升中置后驱车型的碰撞性能,保证驾乘人员安全,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643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平衡节电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港口码头物料堆场的苫盖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