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缆头用堵头式电压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36682.5 | 申请日: | 202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04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冯善军;占伟红;冯善杰;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丰和日丽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1R1/06;G01R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闫露露 |
| 地址: | 116299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缆 头用堵 头式 电压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缆头用堵头式电压传感器,属于电压传感器技术领域,包括高压嵌件,所述高压嵌件的一端安装有高压电容,所述高压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有二次输出嵌件,所述高压嵌件、高压电容以及二次输出嵌件均被环氧树脂包裹形成堵头,所述环氧树脂的表面喷涂有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与第一接地嵌件连接;堵头二次引出线与本体是分体式结构,二次电缆线通过本体上的二次输出嵌件连接固定,高压电容的一端焊接固定在二次输出嵌件上,另一端直接焊接在高压嵌件上,三者一起固封在环氧树脂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安装方便,使用时可先安装堵头拧紧后,再将二次电缆线与二次嵌件拧紧固定,更换时只需单独更换二次电缆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压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缆头用堵头式电压传感器。
背景技术
为配合国家电网提出的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符合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在环网柜上使用带电压测量功能的电缆头堵头式电压传感器的需求渐增,但是现有的堵头式电压传感器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二次引出线方式为一体式:采用屏蔽电缆线直接连接在高压电容的一端,与电容一起,使用浇筑工艺固封于环氧树脂内部,其缺点是:电缆线外皮与树脂不易结合、易分离,密封性不好,潮气容易沿着导线与树脂的缝隙进入到内部高压电容侧,导致放电,而且在安装拧紧堵头时电缆线会随着堵头一起旋转,线根部分受力严重,会磨损破皮和断线,由于是与树脂浇筑一体,一旦导线从根部断裂,整个产品就只能报废,没办法换线;
2、由于其结构受限,屏蔽电缆线出线位置不能居中,位于端面的一侧,位置靠近接地端子,存在对地放电的隐患,并造成电场分布不均,电缆线根部位置无法喷涂金属屏蔽层,输出小信号会收到干扰;
3、这种一体式结构内部含有电缆线,需要采用浇注工艺生产,工艺复杂,电缆线过长还会影响操作,生产效率低下且合格率不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电缆头用堵头式电压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缆头用堵头式电压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缆头用堵头式电压传感器,包括高压嵌件,所述高压嵌件的一端安装有高压电容,所述高压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有二次输出嵌件,所述高压嵌件、高压电容以及二次输出嵌件均被环氧树脂包裹形成堵头,所述环氧树脂的表面喷涂有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与第一接地嵌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输出嵌件与电缆线的一端通过全绝缘密封螺母固定连接,电缆线屏蔽层与第一接地嵌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器与二次采集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嵌件与高压电容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屏蔽层的表面喷涂有绝缘保护漆。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包括但不限于航空插头、防水连接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堵头二次引出线与本体是分体式结构,二次电缆线通过本体上的二次输出嵌件连接固定。高压电容的一端焊接固定在二次输出嵌件上,另一端直接焊接在高压嵌件上,三者一起固封在环氧树脂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安装方便,使用时可先安装堵头拧紧后,再将二次电缆线与二次嵌件拧紧固定,更换时不用将堵头整体拆除,只需单独更换二次电缆线。与树脂充分结合局方耐压性能好,防水密封性好强度高,高低温性能好。
2、二次输出嵌件接线端子居中放置,输出嵌件周围均匀喷涂金属屏蔽层,可均匀屏蔽干扰信号,使输出信号准确稳定。二次输出嵌件远离接地端,不易对地放电。
3、由于是分体式,内部无电缆线,结构简单,可以采用压注工艺生产,生产效率合格率都很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丰和日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丰和日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36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