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碱缸配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51807.4 | 申请日: | 2021-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14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罗杨;李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伊诺汇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0;B01F1/00;B01D29/03;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云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6 | 代理人: | 刘沙粒;伍星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配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碱缸配制装置,包括用于盛放待清洗玻璃仪器的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有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内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放液机构,所述放液机构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通孔,当所述第一通孔开启时,第二容器内的物体能够进入至第一容器内。本实用新型中,部分未溶解于乙醇中的过量氢氧化钠将残留于第二容器内与新加入的乙醇再次混合、溶解,从而减少进入到第一容器内的氢氧化钠量,避免氢氧化钠固体进入到玻璃仪器内,随玻璃仪器的取出而被带出,造成氢氧化钠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碱缸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碱缸是盛放碱液的容器,有机合成实验室常将待清洗的玻璃仪器放入碱缸中,利用碱液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取出用清水进行清洗,能够有效地清洗掉粘附于玻璃仪器上的有机物,显著地提高清洗效果。
传统的碱缸配制方法是在塑料桶里面倒入一定体积的无水乙醇或者九五乙醇,之后向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待过量的氢氧化钠沉淀于桶底后即可放入待清洗的玻璃仪器。
但是,现有的碱缸配制方法粗糙,堆积在容器底部的过量氢氧化钠容易进入至待清洗的玻璃仪器中,随玻璃仪器一起取出,进而造成氢氧化钠浪费。此外,碱缸使用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的含量减少,清洗效果不佳后即排放,不能重复利用,不仅造成浪费,提高了实验成本,而且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碱缸配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碱缸配制方法粗糙所带来的过量氢氧化钠浪费,以及碱缸寿命短,无法循环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实验室碱缸配制装置,包括用于盛放待清洗玻璃仪器的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有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内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放液机构,所述放液机构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通孔,当所述第一通孔开启时,第二容器内的物体能够进入至第一容器内。
本技术方案中,碱缸配制装置主要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两部分,其中,第二容器主要用于配制碱缸,第一容器主要用于浸泡待清洗的玻璃仪器,除此之外,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容器还能够过滤和回收第一容器内多余的氢氧化钠固体。
第二容器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位于第一容器上方的第二容器内的固体和液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通孔落入至第一容器内。优选地,底板位于第二容器的下半部分,更优选地,底板位于第二容器的底端附近。底板的下方还设置有放液机构,所述放液机构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阀门,也可以是本申请中提供的放液机构。其作用在于能够关闭或开启第一通孔,以使得在第二容器内配制好的碱缸能够全部或部分进入到第一容器内,从而浸泡待清洗的容器。
配制时,首先利用放液机构关闭第一通孔,之后向第二容器内通入无水乙醇或者九五乙醇,待达到预设体积后,向乙醇中倒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直到碱液温度降低至室温或者接近室温后,控制放液机构开启第一通孔,第二容器内配制好的碱液部分或全部进入至第一容器内,此时即可将玻璃仪器放入到第一容器内浸泡;在浸泡过程中,可以重复上述步骤,继续配制碱液,待配制完成、冷却后,将新配制的碱液继续通入到第一容器中。
通过上述设置,未溶解于乙醇中的过量氢氧化钠中,部分将残留于第二容器内与新加入的乙醇再次混合、溶解,从而减少进入到第一容器内的氢氧化钠量,避免氢氧化钠固体进入到玻璃仪器内,随玻璃仪器的取出而被带出,造成氢氧化钠浪费,最后残留在第二容器内多余的氢氧化钠可以单独收集;此外,在第二容器内配制好碱液后,通过静置一段时间沉降氢氧化钠并冷却至室温,之后配置好的碱液进入到第一容器后,可以在浸泡玻璃仪器的同时继续在第二容器内配制碱液,从而省去静置降温、沉降的时间,提高碱液的使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伊诺汇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伊诺汇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51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