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31354.9 | 申请日: | 2021-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5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连长江;艾万民;李建平;曾林海;陈勇;李兴旺;蔡维龙;陈思煌;陈臣;潘艺;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04;E02D5/06;E02D5/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江海浪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将至少两个侧护组件分别间隔并列击入基坑的基底中,使得至少两个侧护组件分别支护在基坑的两侧土体层。由于侧护组件包括管桩和抗弯板桩,且抗弯板桩连接在管桩上,因此,这种组合式结构在基坑内形成连续墙,有利于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截面刚度,增强整体结构的抗倾覆刚度,有效克服单一板桩结构抗弯刚度小的缺陷,保证基坑的侧向土体层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加强后续深基坑继续开挖施工的安全性。又由于相邻两个侧护组件之间均连接有止水板桩,因此,通过止水板桩能够有效解决管桩与管桩之间止水问题。同时止水板桩上所承担的载荷部分能顺利传递至管桩上,有效实现止水板桩的稳定挡土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基坑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基坑的稳定性,还要保证坑内作业的安全、方便;同时使坑底和坑外的土体移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正常使用,因此在作业时需要对基坑进行支护。
钢板桩支护是一种常见的支护形式,该方法施工工艺简单、部分材料可回收利用。但受限于结构设计的缺陷,导致其侧向刚度较小,抗倾覆能力弱,从而导致钢板桩桩体水平位移较大,易产生基坑壁土体滑塌风险。同时,预应力管桩在支护工程中需结合搅拌桩止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效率,增加了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强度高、侧向刚度强,抗倾覆能力高,操作简单,施工方便的基坑支护结构。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侧护组件,所述侧护组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侧护组件并列间隔设置,所述侧护组件包括管桩及抗弯板桩,所述抗弯板桩连接于管桩上;止水板桩,相邻两个所述侧护组件之间均设有所述止水板桩,且相邻两个所述侧护组件及所述止水板桩之间围成防护空间,所述止水板桩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管桩连接。
上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将至少两个侧护组件分别间隔并列击入基坑的基底中,使得至少两个侧护组件分别支护在基坑的两侧土体层。由于侧护组件包括管桩和抗弯板桩,且抗弯板桩连接在管桩上,因此,这种组合式结构在基坑内形成连续墙,有利于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截面刚度,增强整体结构的抗倾覆刚度,有效克服单一板桩结构抗弯刚度小的缺陷,保证基坑的侧向土体层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加强后续深基坑继续开挖施工的安全性。又由于相邻两个侧护组件之间均连接有止水板桩,因此,通过止水板桩能够有效解决管桩与管桩之间止水问题。同时止水板桩上所承担的载荷部分能顺利传递至管桩上,有效分散土体层对其施加的载荷,从而实现止水板桩的稳定挡土功能。另外,本基坑支护结构自带有止水板桩,因此,在支护过程中无需结合搅拌桩另做止水,这样有效简化施工操作,方便支护施工,有效提高支护施工效率,降低支护施工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桩上设有第一扣位,所述抗弯板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扣位卡扣配合的第二扣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位为第一锁扣,所述第二扣位为第一卡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弯板桩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围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围板依次并列连接,位于所述抗弯板桩一端的第一围板连接于所述管桩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板上设有第一加固槽,且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围板中,两个所述第一加固槽的槽口朝向相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板为拉森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桩的相对两侧上均设有第三扣位,所述止水板桩的相对两端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三扣位卡扣配合的第四扣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扣位为第二锁扣,所述第四扣位为第二卡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板桩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围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围板依次并列连接,位于所述止水板桩的相对两端上的第二围板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管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13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通换向阀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新生儿呼吸机固定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