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端循环冷却辊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65006.9 | 申请日: | 2021-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39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玲;辛海明;宋杰;陈娟;姜雪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9C35/16 | 分类号: | B29C35/16;F25D17/02 |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王伟霞 |
| 地址: | 262737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端循环冷却辊,内辊筒的中间设有中空的芯轴,第一轴头的中心贯穿设有与所述芯轴连通的第一进水腔,所述第一轴头轴向设有若干出水腔,所述第二轴头设有与所述芯轴连通的第二进水腔;所述第一轴头的外侧设有环形槽口。环形槽口可以将第一回水通道的水进行汇集并通过第二回水通道输送至出水腔,第一轴头的顶端连接有转换接头,转换接头将进水腔和出水腔内的水连接至循环水进水和循环水出水,不用通过软管进行连通,固定更加牢固,更有效的保证循环水的畅通,以及保证辊筒在工作过程中无循环水泄露,螺旋水道的螺旋方向与滚筒旋转方向一致,可以加速冷却水的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端循环冷却辊。
背景技术
常见的冷却辊有单端进出和两端进出冷却水两种,其中单端进出冷却水大部分采用单层辊筒设计,冷却水进入辊筒内部后需要充满半个辊筒后才会排出,冷却效率低,效果差,并且因水分布不均匀导致辊筒旋转时离心力偏大,难于控制。因此在一些需要高精度控制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螺旋式冷却辊筒结构,螺旋式冷却辊筒采用双层结构,冷却水可以沿着螺旋水道循环,这样冷却水的流量与速度均可控,但该结构大多数采用两端分别进出冷却水的方式。为了节省空间,以及便于机械结构安排,也会采用单端循环的方式,主要在一些大型水冷辊筒的循环水道采用中间封堵,两侧软管的安装方式,像申请号201020257891.6公开的名称为具有自循环螺旋结构的水冷辊的专利,但存在软管使用时间长后易开裂损坏导致设备内部漏水以及因为小直径辊筒芯轴和内辊筒之间距离过小无法将软管应用于小直径辊筒的加工上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单端循环冷却辊,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分别通过内设的管道直接连接到螺旋水道,摆脱了软管易开裂漏水的烦恼,更有效的保证循环水的畅通,以及保证辊筒在工作过程中无循环水泄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端循环冷却辊,包括内辊筒和外辊筒,所述内辊筒和所述外辊筒之间环形的夹层,所述夹层内设有若干条螺旋水道;
所述外辊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内辊筒的中间设有中空的芯轴,所述芯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轴头和第二轴头,所述第一轴头和所述第二轴头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堵头和所述第二堵头,所述第一轴头的中心贯穿设有与所述芯轴连通的第一进水腔,所述第一轴头轴向设有若干出水腔,所述第二轴头设有与所述芯轴连通的第二进水腔;
所述第一轴头的外侧设有环形槽口,所述第一堵头设有若干连通至所述环形槽口的第一回水通道,所述环形槽口设有若干连通至所述出水腔的第二回水通道,所述螺旋水道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回水通道相适应;
所述第二进水腔设有若干延伸至所述夹层的进水通道,所述螺旋水道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通道相适应。
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头的外侧设有环形的第三堵头,所述第三堵头的外侧与所述内辊筒的内侧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堵头和所述第一堵头之间设有缓冲腔体。
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水道设有三条,所述回水腔和所述第一回水通道均设有三个。
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槽口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回水通道的径向尺寸。
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芯轴的两端均设有凹陷的固定部,所述第一轴头和所述第二轴头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部相适应的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密封垫。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职业学院,未经潍坊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650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视微创丰胸内窥镜
- 下一篇:一种新型燃气火烧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