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狭长工况环境用气动球阀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04067.4 | 申请日: | 2021-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7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叶安国;方忠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欧意阀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20;F16K31/5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丁晓光 |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狭长 工况 环境 气动 球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狭长工况环境用气动球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阀芯,阀芯的左、右两侧设有插接在阀体处的阀座,两阀座上均固定有配合在阀芯球面的密封圈,两阀座的侧端均安装有带动两阀座朝阀芯球面压动的蝶形弹簧,阀体的上方固定有支撑筒体,支撑筒体处安装有用于带动阀芯转动的阀杆,支撑筒体的顶端固定有前后贯通的支撑框,支撑框的顶端固定有长形框架,阀杆的顶端固定有位于长形框架内的第一伞齿轮,长形框架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转轴上固定有齿轮,齿轮上啮合有齿条,长形框架上固定有带动齿条移动的气缸。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够在狭长工况环境中使用,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阀,尤其是一种狭长工况环境用气动球阀。
背景技术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量、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的附件;阀门中的球阀,阀芯由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现行的球阀通常采用的驱动部件为减速器加手摇轮的方式来带动阀杆转动并带动阀芯旋转,从而启闭球阀,进而对管道进行启闭操作,然而在一些狭长工况环境,这类球阀由于横向宽度大,空间受限而不适用,从而只能采用其他更贵的方式进行狭长工况环境下对管道的启闭操作,不仅成本高,而且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在狭长工况环境下对管道进行启闭操作的狭长工况环境用气动球阀,满足了狭长工况环境下也能利用球阀对管道进行启闭操作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狭长工况环境用气动球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阀芯,阀芯的左、右两侧设有插接在阀体处的阀座,两阀座上均固定有配合在阀芯球面的密封圈,两阀座的侧端均安装有分别带动两阀座朝阀芯球面方向压动的蝶形弹簧,阀体的上方固定有支撑筒体,支撑筒体处安装有用于带动阀芯转动的阀杆,支撑筒体的顶端固定有前后贯通的支撑框,支撑框的顶端固定有长形框架,阀杆的顶端固定有位于长形框架内的第一伞齿轮,长形框架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转轴上固定有齿轮,齿轮上啮合有齿条,长形框架上固定有带动齿条移动的气缸。这里阀座、密封圈的作用是,能够对阀芯的表面进行密封操作;这里碟形弹簧的作用是,用于压动阀座及密封圈进行补偿,当密封圈有磨损减小时,利用碟形弹簧进行推动阀座来使得密封圈的位置进行补偿,从而能够大大增加密封圈的使用寿命,从而也能够大大增加球阀的使用寿命;这里支撑筒体的作用是,用于对阀杆进行密封作用;这里阀杆的作用是,用于带动阀芯转动,从而对球阀进行启闭操作;这里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齿条、齿轮、气缸的作用是,气缸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从而带动第二伞齿轮转动,第二伞齿轮转动会带动第一伞齿轮旋转,第一伞齿轮旋转会同步带动阀杆转动,进而带动阀芯旋转,对球阀进行启闭操作。
进一步完善,长形框架上固定有一对上下设置的导轨,两导轨上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第一滑块之间固定有推板,齿条的侧端固定在推板的一侧端面处,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推板的另一侧端面上。这里导轨、第一滑块、推板的作用是,在利用气缸推动齿条运行时,推动齿条运行的力更平稳。
进一步完善,长形框架处固定有引导杆,引导杆处插接有引导板,引导板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上方侧的导轨处,引导板侧端与长形框架侧端之间设有安装在引导杆上的压缩弹簧。这里引导杆、引导板、第二滑块、压缩弹簧的作用是,不仅可以使得齿条运行起来更稳定,而且齿条运行起来时、会通过引导板压动压缩弹簧压缩储能,万一气缸失效时、也能通过压缩弹簧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阀杆转动,进而带动阀芯旋转关闭管道,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欧意阀门有限公司,未经丽水欧意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04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