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室内水生植物养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39617.1 | 申请日: | 2021-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51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容会;林雨;李昌;潘宏斌;宋浩;赵烨;陈云川;李伟;訾永所;王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黄劲峰 |
| 地址: | 65022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远程 智能 控制系统 室内 水生植物 养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室内水生植物养护系统,包括单片机、电源电路,单片机通过电源电路获得电源,单片机输入端设有检测模块,单片机输出端设有显示模块,检测模块、显示模块均与电源电路电连接,检测模块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光照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与单片机电连接,光照传感器与单片机电连接,显示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液晶显示电路、报警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液晶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均与单片机电连接,单片机通过通信电路与网络电连接,可以通过手机端或者电脑端进行控制,更加方便快捷,满足更多人的需求,适用性强。采用传感器进行检测使得检测更加客观准确,及时报警及时发现问题,稳定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室内水生植物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镇化建设,生活在高层建筑里的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种植各种各样的盆栽植物,水生植物也是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水生植物可以净化空气,陶冶情操,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工作的繁忙或是外出旅游,人们经常忽视管理或无人看管,长时间会导致植物生长环境的水分减少,造成一些植物的死亡,同时,因为疏于管理,人们对于可以养殖的花草有了一定的限制,给喜爱花草的人造成一些困扰和麻烦。设计一种能够实时监控植物生长环境信息,并通过远程虚拟开关控制室内水生植物智能养护系统,具有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室内水生植物养护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基于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室内水生植物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电源电路,所述单片机通过电源电路获得电源,所述单片机输入端设有检测模块,单片机输出端设有显示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显示模块均与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光照传感器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与单片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信电路,完成智能控制的通信电路与单片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液晶显示电路、报警电路,用于显示数据的液晶显示电路与单片机电连接,报警电路与单片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电路通过太阳能板获取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电路包括RS232串口电路、无线通讯模组,所述RS232串口电路一端与单片机电连接,另一端与无线通讯模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观察植物生长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与电源电路电连接获得电源,摄像头与通信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讯模组为WiFi通讯模组或4G模组或nbiot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机、灌溉系统、补光系统,驱动电机一端与单片机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灌溉系统、补光系统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水生植物生长环境的水位情况,检测更加快捷准确,避免因为生长环境缺水造成的植物死亡情况。同时设有光照传感器检测植物所在位置的光照情况,在光照不充分时及时检测并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处理分析,检测更加客观准确,确保植物生长阳光充足。传感器进行检测更加快速方便,更准确,稳定性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未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96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