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磷矿粉球团生产用高效烘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35437.4 | 申请日: | 2021-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2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徐可昇;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宣威东升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1/00 | 分类号: | F26B1/00;F26B17/12;F26B21/00;F26B23/00;F26B25/02;F26B25/00 |
| 代理公司: | 曲靖科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2 | 代理人: | 戎加富 |
| 地址: | 6554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矿粉 生产 高效 烘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磷矿粉球团生产用高效烘干装置,包括上料机构、烘干塔体、下料机构和加热机构,烘干塔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进料段、烘干段和排料段,烘干段的内部安装有多排导料板,排料段包括多个下料锥斗;加热机构包括进气室、排气室和热风炉,烘干段安装有多排加热管,加热管分别与进气室连通和排气室连通;下料机构包括托料板、上托板梁和下托板梁,托料板间隔安装在上托板梁的上方,每根上托板梁和承重底板之间安装有2~4根柔性连接件;下料机构的下方安装有导料锥体和出料机构,下料机构的一侧安装有驱动机构。本装置能够实现连续进料、烘干、下料和出料烘干作业,具有烘干效率高、烘干效果显著、运行稳定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磷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矿粉球团生产用高效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黄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其为原料生产的各种磷化物和磷酸盐品种繁多,用途广泛。用黄磷制磷酸是磷酸生产工艺中的一种,即热法磷酸。据资源储量统计,全国磷矿资源储量约为18.9亿吨,基础储量为39.02亿吨,其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等五个省。以W(P2O5)衡量,我国磷矿资源整体品位较低,90%以上的磷矿为P2O5小于30%的中低品位矿,P2O5大于30%的富矿仅占总储量的8%左右,品位低于25%的磷矿石占磷矿石总量的78.57%,也就是说我国磷矿石90%以上为中低品位磷矿,平均品位仅为17%左右。随着磷化工的不断快速发展,高品位磷矿的开采力度不断加大,加之磷矿资源的大量开采,尤其是弃贫采富开采方法的普遍使用和开采技术的不够先进,导致磷矿资源的浪费,使得P2O5质量分数在30%以上的富矿迅速枯竭,其快速消耗致使磷矿危机凸显,且目前黄磷用高品位磷矿尤其是风化型磷矿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矿,粉化率通常在20%左右,有的高达50%以上,这部分磷矿粉必须制备成球团后才能用于生产黄磷。在现有的技术中,磷矿粉球团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料、混料、成球、烘干等工序,烘干是磷矿粉球团制作的重要工艺,而烘干装置则是磷矿粉烘干过程的关键设备,烘干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磷矿粉球团的生产质量,而且还关系到装置的生产产能、使用成本以及能耗等问题。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容易实施、既能大幅提高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且可实现连续式烘干作业的磷矿粉球团生产用高效烘干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容易实施、既能大幅提高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且可实现连续式烘干作业的磷矿粉球团生产用高效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磷矿粉球团生产用高效烘干装置,包括上料机构、烘干塔体、下料机构和加热机构,烘干塔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进料段、烘干段和排料段,进料段包括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第一过渡段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第二过渡段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第一过渡段的上端位于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下方,第一过渡段的下端与第二过渡段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过渡段的下端与烘干段的上端固定连接,烘干段的内部从上到下等间距的水平安装有多排导料板,每排导料板的数量不少于3块,导料板的截面形状呈倒V型结构,排料段包括多个与烘干段固定连接的下料锥斗,下料锥斗在烘干段的底部呈矩阵分布,每个下料锥斗的底部均设置有下料管,烘干段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承重底板,承重底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箱体,支撑箱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座;
加热机构包括进气室、排气室和热风炉,进气室设置在烘干段的一侧,排气室设置在烘干段的另一侧,进气室上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与热风炉的热风出口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上安装有引风机和进气调节阀,所述进气室内安装有风扇,所述排气室上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调节阀,排气室内上下交错安装有多块缓冲板,烘干段内上下等间距的水平安装有多排加热管,每排加热管设置在上下相邻两排导料板之间,每排加热管与上下相邻两排导料板之间呈交错布置,且每排加热管的数量不少于3根,每根加热管的一端穿过烘干段后与进气室连通,每根加热管的另一端穿过烘干段后排气室连通,烘干段的内部设置有至少2个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宣威东升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宣威东升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354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