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厚度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35296.6 | 申请日: | 2021-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3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进;赵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曹艳芳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厚度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有:基座;支撑体,在支撑体的下方形成有放置空间,支撑基体上设置有多个装配件;检测台,检测台设置在基座上且部分位于放置空间内;厚度检测模块,设置有多个,分别安装到多个装配件上,包括有厚度检测元件;放置座,用于装配固定产品,其穿过检测台且能够相对检测台滑动;顶升装置,与放置座连接,驱动放置座相对检测台上下移动;驱动装置,设置在基座上,与顶升装置连接,以驱动顶升装置和放置座移动;产品检测元件,设置在检测台上;控制器,与厚度检测元件、产品检测元件、顶升装置和驱动装置通讯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薄片类产品的检测检测精度低、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精度要求较好的薄片类产品进行厚度检测的厚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在线发电装置,由于突破了传统内燃机的效率限制,燃料电池发动机被认为是未来最重要的汽车动力装置发展的方向。而燃料电池单体内部最重要的部件就是膜电极(MEA)。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又译为膜电极,它是燃料电池发电的关键核心部件,膜电极的主要作用为质子交换、为反应气体提供传质通道,膜电极产品对厚度要求也就十分严格,现有技术中像膜电极类的高精度的薄片类产品检测主要通过人工手动操作来实现检测,在检测时容易因人为操作产生误差,导致检测精度低,且检测时人工检测,检测效率低。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对精度较高的薄片类产品的检测主要靠人工手动检测,检测精度低、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对薄片类产品进行厚度检测的自动检测装置,可实现对薄片类产品厚度的自动检测,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检测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有:
基座;
支撑体,在所述支撑体的下方形成有放置空间,所述支撑基体上设置有多个装配件;
检测台,所述检测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部分位于所述放置空间内;
厚度检测模块,设置有多个,分别安装到多个所述装配件上,所述厚度检测模块包括有厚度检测元件,其测头为可伸缩的;
放置座,用于装配固定产品,其穿过所述检测台且能够相对所述检测台滑动;
顶升装置,与所述放置座连接,驱动所述放置座相对检测台上下移动;
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与所述顶升装置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升装置和放置座向靠近所述放置空间侧移动;
产品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检测台上,用于检测有放置座上产品状态;
控制器,与所述厚度检测元件、产品检测元件、顶升装置和驱动装置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检测台从与所述支撑体相对的一侧延伸到所述放置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包括有:支撑框和设在支撑框上的第一支撑部件,第一支撑部件设置有2个且相对设置,多个所述装配件连接在2个第一支撑部件之间,相邻的装配件之间具有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未经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35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