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渣倾翻运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4230.8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2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思赛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10 | 分类号: | C21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渣 运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渣倾翻运载车。其包括渣罐、渣罐倾翻板、车架,其中两个罐体分别置于两个渣罐倾翻板上,两个渣罐倾翻板分部铰接于车架两边,并可在动力驱动下朝相反的方向翻转,所述车架下部设有车轮。该装置可实现自动锁渣罐以及自动脱锁,提高渣罐倾翻转载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明显降低运转行车等其他配套设备的使用率、损耗率,降低人工使用率,提高了运载效率。另外提升尾渣与重渣的分离率,提高了钢的利用率,减少了材料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钢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为一种钢渣倾翻运载车。
背景技术
我国粗钢产量高达8亿吨/年(约占世界粗钢产量的50%),每生产一吨粗钢就会产生120kg左右的钢渣,年产粗钢8亿吨就有约1亿吨钢渣产生,自炼钢炉排出的钢渣温度在1500℃左右而呈液态,吨渣蕴含的显热不少于60kg标煤的发热量,则全国年损失的钢渣余热不低于600万吨标煤的发热量。
现阶段国内外炽热钢渣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热焖法、热泼法、浅盘法、水淬法、风淬法、滚筒法及粒化轮法等,前二种处理方法在我国129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的占比超过了80%,其它处理方法的占比不足20%。
世界各国钢渣处理均以回收利用其中的金属铁为主。钢渣处理工艺主要有热泼法、盘泼法、热焖法、水淬法、滚筒法、风淬法和粒化轮法等。这些工艺中,从工艺简单、投资少角度考虑,普遍采用热泼法、热闷法、水淬法;从渣的物理状态考虑,流动性较好的钢渣可采用盘泼法、水淬法、滚筒法、风淬法、粒化轮法。其中,风淬法处理钢渣,因处理获得的渣粒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处理的渣冷凝速度最快,自由氧化钙消解也最为彻底,各晶相分布均匀,晶粒非常细小等优势,成为行业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风淬对钢渣的温度要求比较高,温度过低时会导致粉粹出的颗粒过大,且易粉化。传统运输中使用的钢渣运输车,进行单罐运输,通过人工控制倾倒平台使渣罐倾倒。倾倒结束后通过运转行车吊放。以此反复,将多罐的钢渣风淬。
但现有的钢渣运输车存在以下不足:1)需要不断的运用到运转行车,对运转行车的使用率要求过高;2)经过运转行车的吊放,需要大量的时间,会导致钢渣的冷却,损坏设备,钢渣颗粒过大等;3)传统的单方向倾倒运载车只能优先风淬一罐钢渣,导致其他罐冷却,效率较低;4)不能实现自动锁渣罐以及自动脱锁;5)需要大量人工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描述,本发明为降低运转行车的使用率、降低人工使用率、提高运载效率以及提升尾渣与重渣的分离率,提出了一种钢渣倾翻运载车。该发明与传统的运载车相比可以实现自动锁渣罐以及自动脱锁、明显降低运转行车的使用率、降低人工使用率、提高运载效率以及提升尾渣与重渣的分离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渣倾翻运载车,包括渣罐、渣罐倾翻板、车架,其中两个罐体分别置于两个渣罐倾翻板上,两个渣罐倾翻板分部铰接于车架两边,并可在动力驱动下朝相反的方向翻转,所述车架下部设有车轮。
进一步地,两个渣罐倾翻板上均设有渣罐护栏、护栏支架、自锁挂钩,所述渣罐护栏固定于护栏支架上,所述护栏支架固定于渣罐倾翻板上,所述渣罐置于护栏支架和自锁挂钩之间,并可被自锁挂钩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渣罐的罐体两侧设有用于吊装的耳轴,罐体上沿设有用于流渣的罐口,所述渣罐的罐体外侧设有锁扣,所述自锁挂钩为“L”状,所述自锁挂钩的拐角处铰接于渣罐倾翻板上,自锁挂钩的铰接转轴处设有扭力弹簧,当渣罐下落时,按压自锁挂钩下臂,使得自锁挂钩克服扭力弹簧阻力,自锁挂钩上臂旋转,自锁挂钩上臂的挂钩扣于锁扣处,实现渣罐的锁定。
进一步地,每个渣罐处的渣罐护栏均呈两个半圆状并将渣罐包住,每个渣罐护栏均与相应护栏支架相连,护栏支架将渣罐包围。
进一步地,所述渣罐倾翻板与车架通过倾翻轴铰接。
进一步地,渣罐倾翻板绕倾翻轴旋转的最大角度不小于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思赛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思赛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42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