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及其施工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36484.5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4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江卫强;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古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5/00 | 分类号: | E04B5/00;E04B1/68;E04C5/03;E04G21/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洪荒之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刘真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承载 基层 及其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及其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混凝土承载基层,包括混凝土基层主体,还包括:V形槽,所述V形槽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基层主体最底部,用于释放内应力;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贴在混凝土基层主体周侧的墙面上,用于使得混凝土基层主体与墙面形成隔离;配筋,所述配筋单层双向铺设在所述混凝土基层主体内部,用于提高抗拉、抗压强度;防翘件,所述防翘件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基层主体内侧,还包括标高件和引裂缝;本发明中的承载基层具有抗压强度高、抗裂性能好、性能稳定、绿化环保、耐久性强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承载基层易开裂、起翘、空鼓等质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用于对地面基层的承载强度有较高要求,稳定性、平整度有较高要求的部位,为表面施工的后续工艺和材质提供最好的基底条件,使之实现设计效果、达到实用性、耐久性、安全性等综合性能指标。
目前建筑市场对于基层的理解和定位以及施工工艺、施工材料,还仅仅停留在将基层找平,垫平,填充而已,在抗压、抗裂等重要技术指标没有要求,致使上部面层材料施工完成后,造成开裂、起翘、空鼓等质量问题,给业主造成巨大损失。
所以,建筑领域急需要有品质的基层做法,引领和捋正对基层的正确认识,即一种抗压强度高、抗裂性能好、不变形不起翘、性能稳定、收缩可控的地面基层材料和工艺做法。
发明内容
鉴于行业迫切需求,本发明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抗压承载强度高、抗裂性能好、不变形不起翘、性能稳定、收缩可控的地面基层材料和工艺做法。
本发明中的混凝土承载基层及施工工艺,适用于室内外的地面,如:建筑毛坯地面、也可以是地暖铺设完成后的砂浆回填地面,或是用钢架龙骨支撑的钢板面之上,预留建筑做法厚度,通过本发明施工工艺,用于提供给面层施工设计要求的其它面层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包括混凝土基层主体,还包括:
V形槽,所述V形槽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基层主体最底部,用于释放内应力;
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贴在混凝土基层主体周侧的墙面上,用于使得混凝土基层主体与墙面形成隔离;
配筋,所述配筋单层双向铺设在所述混凝土基层主体内部,相邻配筋之间的间距为175mm,用于提高抗拉、抗压强度;
防翘件,所述防翘件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基层主体内侧;
标高件,所述标高件固定设在所述混凝土基层主体中部,用做标高参考点;
引裂缝,所述引裂缝设于所述V形槽上侧的混凝土基层主体中,用于避免因收缩引起的其它不规则裂缝。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离层采用弹性材料,使混凝土基层主体与墙面形成隔离,在混凝土基层主体收缩或膨胀时,所述隔离层吸收变形能量,从而使混凝土基层主体与墙面不发生相互挤压和破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筋为8mm直径的螺纹钢,所述混凝土基层主体采用标号为C30的商品混凝土,配筋与所述混凝土基层主体中的混凝土形成握裹力,提高抗拉、抗压强度。
上述一种混凝土承载基层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施工厚度A;
预设V形槽,将V形槽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基层主体最底部,使在混凝土基层主体内形成一个被占用的空腔;
将隔离层贴与混凝土基层主体周侧的墙面上,使墙面与混凝土基层主体之间形成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古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古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64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通道自净式径流泥沙自动监测设备及监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样本管承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