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30069.9 | 申请日: | 202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9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晨凯;魏忠武;董金刚;谢峰;王帅;伍彬;傅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G01M9/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武器 轨迹 捕获 试验 机动 模拟 支撑 系统 | ||
1.一种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弹模型(4)、置于导弹模型(4)内部的应变天平(7)、与应变天平(7)两端连接的用于不同分段攻角范围的尾撑机构和头撑机构、用于修正头撑机构干扰的腹撑系统和腹撑带假头撑系统;
尾撑机构用于0~-90°攻角范围,头撑机构用于-90°~-180°攻角范围;
尾撑机构连接于应变天平(7)朝向导弹模型(4)尾部的一端,且从导弹模型(4)的尾部伸出;头撑机构连接于应变天平(7)朝向导弹模型(4)头部的一端,且从导弹模型(4)的头部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撑机构包括所适用分段攻角范围逐渐减小的尾直支杆(21)和至少一个尾预弯支杆(22),头撑机构包括适用分段攻角范围逐渐减小的至少一个头预弯支杆(23)和头直支杆(24);
尾直支杆(21)、尾预弯支杆(22)、头预弯支杆(23)、头直支杆(24)均包括直尾杆(11)和支撑杆(12),直尾杆(11)和支撑杆(12)之间连接有过渡段(13);
尾直支杆(21)的直连杆与导弹模型(4)同轴设置,且从导弹模型(4)的尾部伸出,支撑杆(12)与导弹模型(4)之间的预置角为0;头直支杆(24)的直连杆与导弹模型(4)同轴设置,且从导弹模型(4)的头部伸出,支撑杆(12)与导弹模型(4)之间的预置角为-180°;
尾预弯支杆(22)的直连杆与导弹模型(4)同轴设置,且从导弹模型(4)的尾部伸出,支撑杆(12)与导弹模型(4)之间的预置角为0~-90°任意角度;头预弯支杆(24)的直连杆与导弹模型(4)同轴设置,且从导弹模型(4)的头部伸出,支撑杆(12)与导弹模型(4)之间的预置角为-90°~-180°任意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0~-180°攻角范围,可分段为至少4个攻角范围,且随着攻角变小,应变天平(7)依次连接尾直支杆(21)、至少一个尾预弯支杆(22)、至少一个头预弯支杆(23)、头直支杆(24),不同攻角分段内,其对应的尾直支杆(21)、尾预弯支杆(22)、头预弯支杆(23)到头直支杆(24)的预置角在该攻角分段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0~-30°攻角范围内,尾直支杆(21)与应变天平(7)连接;在-30°~-90°攻角范围内,尾预弯支杆(22)与应变天平(7)连接,在-90~-120°攻角范围内,头预弯支杆(23)与应变天平(7)连接,在-120°~-180°攻角范围内,头直支杆(24)与应变天平(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头撑对应一组腹撑系统和腹撑带假头撑系统,腹撑系统包括腹撑模型(6.1)和腹撑支杆(3.1),腹撑带假头撑系统包括腹撑带假头撑模型(6.2)和支杆(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亚跨声速试验时,所述假头撑(53)突出腹撑带假头撑模型(6.2)头部距离不小于腹撑带假头撑模型(6.2)头部收口直径的3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超声速试验时,所述假头撑(53)突出腹撑带假头撑模型(6.2)的距离不小于头部收口直径的1.5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弹模型(4)在不同攻角分段之间的接力点处的三个方向的位移和三个方向的姿态角保持完全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尾杆(11)伸出导弹模型(4)的长度不小于导弹模型(4)底部直径的3倍。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内埋武器轨迹捕获试验大机动模拟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干扰的修正步骤为:采用头撑机构测得导弹模型(4)的气动量为C0,将头撑机构替换为腹撑系统,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气动量为C1;再将腹撑系统替换为腹撑带假头撑系统,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气动量为C2,修正后的气动量CR=C0-(C2-C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006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