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19177.6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4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方兴;李元阳;邱艺德;费杰;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85;F24F11/84;F24F5/00;F24F14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徐丽 |
| 地址: | 200080 上海市虹口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冰蓄冷 空调 系统 控制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应用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器,该方法包括: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当前供冷模式下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参数;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参数控制冰蓄冷空调系统执行供冷操作。该方式中,可以基于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当前供冷模式下蓄冷空调系统的参数,从而保证稳定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中出水温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冰蓄冷空调系统就是在不需要或需冷量少的时间(如夜间),利用制冷设备将蓄冷介质中的热量移出,进行蓄冷,然后将此冷量用在空调或工业用冷高峰期。通过蓄冷技术的应用,转移制冷设备的运行时间,一方面可以利用夜间的廉价电,另一方面也就减少了白天的峰值电负荷,达到电力移峰填谷、节省电费的目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难点在于双工况主机与冰槽在切换过程中确保供水温度的稳定性。
通常,冰蓄冷空调系统会针对当前时段的电价制定冷源设备的运行模式,如冰槽供冷模式、双工况主机供冷模式及联合供冷模式。在模式的切换过程中,由于冷水机组的启动、关闭具有延迟性,传统的控制策略不能保证水温的控制稳定。尤其是对于工厂、实验室等对温湿度有严格要求的场所,通常要求供水温度的波动范围不超过±0.5℃,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切换控制逻辑会导致出水温度的波动范围较大,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保证稳定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中出水温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器,方法包括: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当前供冷模式下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参数;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参数控制冰蓄冷空调系统执行供冷操作。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当前供冷模式为双工况主机供冷模式;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当前供冷模式下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参数的步骤,包括: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出水温度与电流负荷率确定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确定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冷冻水泵的运行台数与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相同;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冷冻水泵的运行频率。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当前供冷模式下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参数的步骤,包括:获取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目标温度;如果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大于目标温度与预设的第一偏差值的和,提高冷冻水泵的运行频率;如果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小于目标温度与第一偏差值的差,降低冷冻水泵的运行频率。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蓄冷空调系统的当前供冷模式为蓄冰槽供冷模式;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当前供冷模式下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参数的步骤,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冰蓄冷空调系统中蓄冰槽的阀门的开度;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冷冻水泵的运行频率;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冷冻水泵的运行台数。
在本申请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冰蓄冷空调系统中蓄冰槽的阀门的开度的步骤,包括:如果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大于目标温度与预设的第二偏差值的和,提高蓄冰槽的阀门的开度;如果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小于目标温度与第二偏差值的差,降低蓄冰槽的阀门的开度;基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调整冷冻水泵的运行台数的步骤,包括:如果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大于目标温度与预设的第三偏差值的和,增加冷冻水泵的运行台数;如果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小于目标温度与第三偏差值的差,减少冷冻水泵的运行台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91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