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不同颗粒固体废弃物毒性样本浸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08124.4 | 申请日: | 2021-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3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黄道建;陈晓燕;陈继鑫;杨文超;李世平;丁炎军;曹桐辉;杨思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31 | 分类号: | G01N1/3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侯腾腾 |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不同 颗粒 固体 废弃物 毒性 样本 浸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不同颗粒固体废弃物毒性样本浸出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容器桶的底端,连接柱外设有转动连接在容器桶和底座之间的转动环,容器桶内滑动连接有隔板,隔板与容器桶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若干丝杠,丝杠外滑动套设有筛板;容器桶的顶部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有端盖,端盖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旋转转动环,进而同时带动多个丝杠进行转动,多个丝杠的转动配合螺母带动筛板调整位置,进而快速调整筛板的高度,提高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同时多个筛板的高度一致,隔板对容器桶内分个多个区域,同时各个区域之间相互隔离,可以针对不同颗粒的固体废料进行相同高度的样本浸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毒性样本浸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对不同颗粒固体废弃物毒性样本浸出装置。
背景技术
可再生固废材料可以进行资源化处理回收利用,这些可再生固废主要包括自来工业(发电厂灰、含金属矿渣、铸造型砂)、矿物提取(瓷粘土砂、煤矿弃土、石板废料)、施工(砖、混凝土)和焚烧(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炉灰、污水污泥焚烧炉灰)的许多材料副产品,可能适合作为道路建设和大宗填方中天然集料的替代品被使用。而上述材料中大部分含有重金属、溶解性盐等污染物,在雨水或其它外源水浸泡浸淋时这些内源污染物可被浸出迁移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水是污染物最重要的传输介质之一,因此需对固体材料的化学污染物成分浸出特征进行实验分析,用来评估集料工程应用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对此公开号为CN212881142U的授权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流量可控下进上出的固体废物毒性浸出装置,包括储水箱、蠕动泵、输水软管、淋滤柱、锥形接头、橡胶塞和滤液收集器,储水箱上部配有盖板,且在盖板中间留有一小圆孔,用于插入输水软管,输水软管上安装蠕动泵,锥形接头下部与输水软管连接;锥形接头与淋滤柱的柱体下端连接,在淋滤柱上下方各铺一层粗颗粒石英砂;在淋滤柱的柱体侧面开孔口,孔口位于上部石英砂的中间位置,并在孔口处加装金属过滤网,过滤网孔径小于石英砂的最小粒径,淋滤柱的柱体上部采用橡胶塞密封,孔口与滤液收集器连通。本实用新型模拟地下水毛细作用下,可再生集料中重金属的浸出情况;使浸出介质与可再生集料充分接触,不发生颗粒物下沉等影响。
该专利模拟地下水毛细作用下进行实验分析,但是在工作时,针对的固体废弃物材料单一,不能同时对多种颗粒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工作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针对不同颗粒固体废弃物毒性样本浸出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不同颗粒固体废弃物毒性样本浸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不同颗粒固体废弃物毒性样本浸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容器桶的底端,所述连接柱外设有转动连接在容器桶和底座之间的转动环,所述容器桶内滑动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容器桶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若干丝杠,所述丝杠外滑动套设有筛板;
所述容器桶的顶部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容器桶的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出水龙头,所述出水龙头与容器桶的连接口轴心与丝杠的轴线垂直。
优选的,所述容器桶的内壁竖向内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以容器桶的轴心为阵列点环形阵列有三个。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端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滑动连接在卡槽内,所述卡槽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连接有保证卡块与卡槽连接的密封性的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容器桶的顶端外壁内凹设有若干卡孔,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内凹设在端盖的环形内壁上,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圆顶卡块,所述圆顶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内,所述圆顶卡块的另一端与卡孔相契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81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