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及其驱动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58333.5 | 申请日: | 2021-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5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扬;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27 | 分类号: | B60L58/27;B60L58/10;B60L50/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丽婷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及其 驱动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控制系统及其电动车辆,其中,车辆的驱动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相电感、第一三相桥和第二三相桥。其中,第一三相桥和三相电感被构造成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充放电,以使驱动控制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第一三相桥和第二三相桥被构造成将动力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以控制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工作或者将驱动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给动力电池充电,以使驱动控制系统进入高压双向驱动模式。因此,该驱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脉冲加热模式和高压双向驱动模式的切换,且在脉冲加热模式下在对动力电池进行迅速加热的同时,避免产生电机转子退磁以及电机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驱动控制系统和一种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由于动力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充放电能力会大幅度降低,为确保电动汽车在极寒环境下能够正常使用,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以恢复其充放电能力。
相关技术中,采用交流电机产生的脉冲电流对动力电池进行反复充放电,利用电芯的内阻使电芯内部产生热量,从而达到对动力电池迅速加热的目的。
但是,在脉冲加热过程中,由于交流电机产生的高频相电流经过交流电机的定子线圈会产生相应的高频感应磁场,该高频感应磁场不仅会对交流电机的转子产生高频的相互作用力,导致转子在轴承上产生高频振动(电机噪声),而且会使转子铁芯产生涡流,长时间的涡流作用将会导致转子温度过高,从而产生退磁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车辆的驱动控制系统,通过增设的第一三相桥和三相电感,不仅可以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避免电机噪声的产生和转子永磁体的退磁,而且可以实现系统的双向驱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车辆的驱动控制系统,包括:三相电感和第一三相桥,第一三相桥的三相端分别与三相电感的一端相连,三相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第一节点;第二三相桥,第二三相桥的三相端分别与驱动电机的三相绕组相连;其中,在第二三相桥的直流端与第一三相桥的直流端断开、且第一三相桥的直流端与动力电池的正极端相连、且第一节点与动力电池的正极端断开时,第一三相桥和三相电感被构造成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充放电,以使驱动控制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在第二三相桥的直流端与第一三相桥的直流端相连、且第一三相桥的直流端与动力电池的正极端断开、且第一节点与动力电池的正极端相连时,第一三相桥和第二三相桥被构造成将动力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以控制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工作或者将驱动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给动力电池充电,以使驱动控制系统进入高压双向驱动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驱动控制系统,在第二三相桥的直流端与第一三相桥的直流端断开、且第一三相桥的直流端与动力电池的正极端相连、且第一节点与动力电池的正极端断开时,通过第一三相桥和三相电感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充放电,使得驱动控制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在第二三相桥的直流端与第一三相桥的直流端相连、且第一三相桥的直流端与动力电池的正极端断开、且第一节点与动力电池的正极端相连时,通过第一三相桥、三相电感和第二三相桥将动力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使得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工作,或者将驱动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给动力电池充电,进而驱动控制系统进入高压双向驱动模式。由此,通过增设的第一三相桥和三相电感,不仅可以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避免电机噪声的产生和转子永磁体的退磁,而且可以实现系统的双向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三相桥包括第一至第六功率器件,第一至第六功率器件构成第一三相桥臂,第一三相桥臂的中间节点作为第一三相桥的三相端,第一三相桥臂的两端作为第一三相桥的第一直流端和第二直流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8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低温液氢压力容器焊接工装及焊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局部定点喷射熏蒸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