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抽水井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45480.9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8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祥;曹志国;吴宝杨;张勇;池明波;王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3B3/12 | 分类号: | E03B3/12;E03B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耿蕾 |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抽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抽水井管系统,包括井管装置,井管装置包括连接管和能够与连接管对接的取水管;连接管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通孔,取水管设置有至少两个取水通孔;其中一个取水通孔内设置有挡水板,取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孔,进水孔与设置有挡水板的取水通孔连通;连接管与取水管对接时,连接管连接在取水管的上方,每个连接通孔与对应的取水通孔对齐。井管装置的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和制造。连接管和取水管对接后即可取水,方便施工建造。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取水通孔后,被挡水板阻挡,如此方便被工作人员取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抽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抽水井管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地下水井主要通过复杂的封堵工艺实现,其建造时间长且造价昂贵。在地下水井进行抽水试验时通常依靠双封隔器进行抽水,不方便工作人员对水质进行监测。
有鉴于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方便操作抽水的地下抽水井管系统。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地下抽水井管系统,包括井管装置,所述井管装置包括连接管和能够与所述连接管对接的取水管;所述连接管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通孔,所述取水管设置有至少两个取水通孔;其中一个所述取水通孔内设置有挡水板,所述取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设置有所述挡水板的所述取水通孔连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取水管对接时,所述连接管连接在所述取水管的上方,每个所述连接通孔与对应的所述取水通孔对齐。
进一步地,包括能相互对接的至少两个所述井管装置;任意相邻的两个井管装置对接时,其中一个所述井管装置的所述连接管与另一个所述井管装置的所述取水管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的每个所述连接通孔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管对应的所述连接通孔对齐;其中一个所述取水管内的所述挡水板与另一个所述取水管内的所述挡水板在轴向上错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对接槽;所述取水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凸部,所述取水管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对接槽;当所述井管装置中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取水管对接时,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凸部配合;当其中一个所述井管装置的所述连接管与另一个所述井管装置中的所述取水管对接时,所述第二对接槽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槽内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有的所述连接通孔都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内侧;所述第二凸部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有的所述取水通孔都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侧;当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凸部配合时,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菱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槽内还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通孔之间;所述第二凸部上还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取水通孔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条;当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凸部配合时,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密封条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对接槽之间连接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部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所有的所述连接通孔都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的内侧;所述第二对接槽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所有的所述取水通孔都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的内侧;当其所述第二对接槽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时,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卡槽的横截面为菱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54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