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计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29932.4 | 申请日: | 2021-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1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闫煦;孙楠;李家旭;周博;孙威;李兵;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6C60/00 | 分类号: | G16C60/00;G16C20/90;C04B16/06;C04B14/46 |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针状 硅灰石 聚丙烯 混杂 纤维 混凝土 关系 曲线 计算方法 | ||
1.一种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纤维混凝土的针状硅灰石纤维体积率和聚丙烯纤维体积率;
步骤2,根据试验,确定针状硅灰石纤维体积率、聚丙烯纤维体积率和混杂纤维体积率在单轴受压过程的各阶段中对纤维混凝土的影响程度;
步骤3,根据试验,确定纤维的交互作用,对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和下降段的影响;
步骤4,根据针状硅灰石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混杂效应,建立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表达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中针状硅灰石纤维体积率为9%,聚丙烯纤维体积率为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计算公式为:
x=ε/ε0,y=σ/σ0
其中,x为相对本构关系曲线的横坐标;y为相对本构关系曲线的纵坐标;ε为本构关系关系曲线的应变;ε0为曲线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σ为本构关系曲线的应力;σ0为曲线的峰值应力即轴心抗压强度;a为相对本构关系曲线上升段形状参数;b为相对本构关系曲线下降段形状参数。
4.根据权利3要求所述的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计算公式中,形状参数a与b的计算公式为:
a=28.0194-23.2753fc0.0386+0.2947λw-0.2618λp
b=1.8+0.5357fc-0.2856+λw-λp
其中,fc为混杂纤维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λw为针状硅灰石纤维特征值;λw=ρwlw/dw,ρw为针状硅灰石纤维体积率;lw/dw为针状硅灰石纤维长径比;λp为聚丙烯纤维特征值;λp=ρplp/dp,ρp为聚丙烯纤维体积率;lp/dp为聚丙烯纤维长径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线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ε0的计算公式为:
ε0=1937.867+279.938ρw-442.280P+276.363ρw2+206.703ρp2
其中,ρw为针状硅灰石纤维体积率;ρp为聚丙烯纤维体积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状硅灰石-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线的峰值应力即轴心抗压强度σ0的计算公式为:
σ0=27.641-13.630ρw+11.993ρp-13.061ρwρp+8.019ρw2+1.761ρp2
其中,ρw为针状硅灰石纤维体积率;ρp为聚丙烯纤维体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993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