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调节同轴度的旋翼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82053.0 | 申请日: | 2021-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0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衍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4C27/10 | 分类号: | B64C27/10;B64C27/467;B64C27/51;B64C27/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杨洁 |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调节 同轴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调节同轴度的旋翼系统,包括:旋翼轮(1)和涵道(2);旋翼轮(1)包括:叶片(11)、叶轮(12)、永磁阵列(13)、主动调节小翼(16)和距离感应探头(17);永磁阵列(13)和距离感应探头(17)沿圆周布置在叶轮(12)上;涵道(2)包括:悬浮槽(21)、线圈阵列(22)和距离传感器(24);线圈阵列(22)和距离传感器(24)沿圆周布置在悬浮槽(21)上;叶片(11)的翼型尾端设置有主动调节小翼(16),主动调节小翼(16)用于根据距离传感器(24)对距离感应探头(17)的检测结果转动,使得旋翼轮(1)位于悬浮槽(21)中心。可减轻重量,并且减小气动阻塞,提高气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调节同轴度的旋翼系统。
背景技术
旋翼系统通过自身的旋转产生升力,为飞行器提供可垂直起降的升力和推进力,但由于旋转的旋翼对周围人员和环境存在伤害威胁,故出现了有涵道保护的旋翼系统,即涵道系统,涵道在涵道系统中不仅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能提供额外的升力,可提高飞行效率,可相应的减小尺寸,进而减小全机尺寸,使得飞行器更为紧凑,重量更轻,应用面更广。
为进一步提高飞行器的紧凑型,减小尺寸,降低结构重量,出现了共轴双旋翼涵道,甚至共轴多旋翼涵道,比较特殊的是发动机,采用了多套旋翼共轴,可极大减小发动机的迎风面积,减小阻力,提高推进效率。
由于双旋翼共轴或者多旋翼共轴在旋翼之间会存在制造误差、环境载荷不均匀、使用碰撞、磨损等因素导致不同旋翼各自旋转中心不同轴的问题,会导致旋翼系统工作振动的加剧,在工作稳定性、气动效率和器件寿命等方面造成损害。同时,多套旋翼的中心轴也对气流有所阻滞,影响气动效率;并且需要相应的旋翼轴安装支架,也会带来附加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调节同轴度的旋翼系统,改变旋翼构型提高气动效率,改变旋翼轴偏转的检测方式提高检测精度,采用主动调节方式及时纠正偏转,并且通过组合调整的方式增大了调节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调节同轴度的旋翼系统,包括:旋翼轮1和涵道2;
所述旋翼轮1包括:叶片11、叶轮12、永磁阵列13、主动调节小翼16和距离感应探头17;所述永磁阵列13和所述距离感应探头17沿圆周布置在所述叶轮12上;
所述涵道2包括:悬浮槽21、线圈阵列22和距离传感器24;所述线圈阵列22和距离传感器24沿圆周布置在所述悬浮槽21上;
所述线圈阵列22用于向所述永磁阵列13提供电磁力,驱动所述叶轮12在所述悬浮槽21内悬浮转动;
所述叶轮12内沿圆周布置有多个叶片11,各叶片11的叶尖朝向所述叶轮12圆心,所述叶片11的翼型尾端设置有主动调节小翼16,所述主动调节小翼16包括多段,可分别进行调节;
所述主动调节小翼16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24对所述距离感应探头17的检测结果转动,使得所述旋翼轮1位于悬浮槽21中心。
可选的,所述旋翼轮1还包括:感应电池14和导线15;所述感应电池14设置在所述叶片11的根部,所述主动调节小翼16通过导线15与感应电池14连接;
所述涵道2还包括:无线输电设备23;
无线输电设备23用于向感应电池14充电。
可选的,所述距离传感器24与无人机机体内的处理器连接;
所述主动调节小翼16内设置有作动器;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主动调节小翼16内的作动器无线通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2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