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粉封边连续式无嘴真空玻璃生产线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42727.4 | 申请日: | 2021-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9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汪振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飞天玻璃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C27/10 | 分类号: | C03C2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粉 连续 式无嘴 真空 玻璃 生产线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粉封边连续式无嘴真空玻璃生产线,涉及真空玻璃生产技术的领域。包括用于对真空玻璃进行抽真空的机体以及用于承接真空玻璃的托盘,托盘设置在机体内,机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有若干腔室,若干腔室分为进料区、真空加热区、保持区、真空降温区以及出料区,机体在真空加热区和保持区的各个腔室内均设置有安装架,且各个安装架上均设置有若干用于对真空玻璃进行加热的红外加热灯管,机体在真空加热区、保持区、真空降温区的各个腔室内均设置有用于对真空玻璃抽真空的真空泵,机体的各个腔室内均设置有用于带动托盘移动的输送装置,本申请具有提高真空玻璃生产效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真空玻璃生产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粉封边连续式无嘴真空玻璃生产线。
背景技术
真空玻璃是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密闭起来,将其间隙抽成真空并密封排气通道,由于气体非常稀薄,几乎接近真空,实现真空玻璃保温和隔音的效果。
两片平板玻璃之间通过封边料连接,封边料既起到粘合的作用,又起到密封的作用,且封边料再经过加热后会产生多孔的结构,再降温到常温后封边料的多孔结构会消失;为了实现对真空玻璃的抽真空,通常是将真空玻璃放置在加热釜进行加热,并在加热过程中进行抽真空,然后再对加热釜进行逐步的降温,从而使得真空玻璃空腔形成接近真空的状态。
发明人认为通过加热釜完成对真空玻璃抽真空的加工方式,加热釜先增温再降温太过耗时,使得完成一次抽真空的周期过长,从而严重影响真空玻璃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提高真空玻璃生产效率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玻璃粉封边连续式无嘴真空玻璃生产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玻璃粉封边连续式无嘴真空玻璃生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粉封边连续式无嘴真空玻璃生产线,包括用于对真空玻璃进行抽真空的机体以及用于承接真空玻璃的托盘,所述托盘设置在机体内,所述机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有若干腔室,若干所述腔室分为进料区、真空加热区、保持区、真空降温区以及出料区,所述机体在真空加热区和保持区的各个腔室内均设置有安装架,且各个安装架上均设置有若干用于对真空玻璃进行加热的红外加热灯管,所述机体在真空加热区、保持区、真空降温区的各个腔室内均设置有用于对真空玻璃抽真空的真空泵,所述机体的各个腔室内均设置有用于带动托盘移动的输送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待处理的真空玻璃放置在托盘上,然后将装有真空玻璃的托盘放置在进料区,使得托盘在各个腔室内通过输送装置进行传输,托盘依次经过进料区、真空加热区、保持区、真空降温区以及出料区,真空玻璃在经过真空加热区的各个腔室时,真空加热区对真空玻璃逐步抽真空,与此同时真空加热区也通过红外加热灯管对真空玻璃进行逐步加热,加热过程中真空玻璃的封边料产生多孔,通过真空泵对腔室抽真空,从而将真空玻璃内的空气抽出。进入到保持区后的各个腔室时,各个腔室的气压保持不变,与此同时保持区内的各个腔室的温度逐个递减,使得真空玻璃的温度降至常温,真空玻璃在降温过程中封边料的多孔逐渐闭合至密封状态,该过程中保证腔室内的气压不变,使得真空玻璃内的大气压保持预定值。进入到真空降温区时,真空降温区内的气压逐个增加至正常大气压,以减少玻璃在压强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导致破裂的情况,完成抽真空的玻璃通过出料区的腔室输送出机体。该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可以设置多个托板,为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相邻两个托板组件需间隔至少一个腔室,从而实现对真空玻璃加工的连续性,进而提高真空玻璃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立板和滚轮,所述立板在腔室内设置有两个,所述滚轮在两个立板上均转动连接有若干个,两个所述立板上的滚轮一一对应,各个所述滚轮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同步轮,且位于同一立板上的若干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传动,两个所述立板上相对应的两个滚轮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连杆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连杆转动,从而带动连杆两端的滚轮转动,滚轮转动带动对应的同步轮转动,在同步带的传动作用下,则带动两个立板上的各个滚轮均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托盘在机体内传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飞天玻璃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飞天玻璃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2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心叶轮结构及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