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化可重构自振荡有源天线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98192.8 | 申请日: | 202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2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齐世山;陈幸;吴文;陈守磊;孙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3/24;H01Q21/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岑丹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可重构 振荡 有源 天线 | ||
1.一种极化可重构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板(1)、场效应管(2)、微带线(3)、电容(4)、半环微带天线(5)、开关二极管(6)、右旋圆极化单极子天线(7)、左旋圆极化单极子天线(8)、直流偏置电路(9)、金属接地板(10);
所述场效应管(2)的2个源极分别与直流偏置电路(9)的2个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栅极和漏极分别与一条微带线(3)的输入端相连;每条微带线(3)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开关二极管(6)的阳极相连,2个开关二极管(6)的阴极分别与直流偏置电路(9)的另外2个输出端相连,同时分别与右旋圆极化单极子天线(7)、左旋圆极化单极子天线(8)相连,每条微带线(3)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线(31)、第二连接线(32)、第三连接线(33)且第一连接线(31)与第二连接线(32)之间以及第二连接线(32)、第三连接线(33)之间均通过一个电容(4)连接,半环微带天线(5)的2端分别与2条第二连接线(32)一一对应连接,2条第一连接线(31)分别与直流偏置电路(9)的2个输出端垂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可重构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2条微带线(3)和4个电容(4)以场效应管(2)的2个源极连线为轴线呈对称结构,2条第一连接线(31)的输入端分别与场效应管(2)的栅极和漏极相连,2条第三传输线(33)的输出端分别与2个开关二极管(6)的阳极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可重构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偏置电路(9)包括置于介质基板(1)背面的场效应管漏极焊盘(91)、栅极焊盘(92)、2个开关二极管阳极焊盘(93),贯穿介质基板(1)的8个金属化通孔(94),置于介质基板(1)正面的2个源极焊盘(95),6条扼流线(96);
介质基板(1)背面的场效应管漏极焊盘(91)、栅极焊盘(92)、2个开关二极管阳极焊盘(93)外围均蚀刻矩形缝隙用于隔离直流电压,通过中心处的金属化通孔(94)分别与介质基板(1)正面的4条扼流线(96)输入端导通,且位置上下对称,大小相同,扼流线(96)的另一端分别与2条第一传输线(31)、2条第三传输线(33)相连,与第三传输线(33)相连的2条扼流线(96)作弯折处理以减小面积,另外2条扼流线(96)的输入端中心处各有1个金属化通孔(94),输出端分别与2个开关二极管(6)的阴极相连,并作弯折处理,介质基板(1)正面的2个源极焊盘(95)分别与场效应管(2)的2个源极相连,且中心处各有1个金属化通孔(9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化可重构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扼流线(96)长度为目标设计频率对应的1/4介质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可重构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旋圆极化单极子天线(8)包括置于介质基板(1)正面的单极子枝节(81)和置于介质基板(1)背面的倒L形枝节(82);
左旋圆极化单极子枝节(81)与1个开关二极管(6)的阴极相连,同时和1条弯折的扼流线(96)垂直连接,倒L形枝节(82)与金属接地板(10)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可重构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旋圆极化单极子天线(7)具有弯折结构,其总长度为目标设计频率的1/4介质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可重构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旋圆极化单极子天线(8)的总长度为目标设计频率对应的1/4介质波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可重构自振荡有源天线,其特征在于,满足振荡条件:
|GBJT(jw0)|2·|LANT(jw0)|2≥1 (1)
∠|GBJT(jw0)·LANT(jw0)|=2nπ,n=0,1,2... (2)
其中,GBJT为晶体管电压增益,LANT为天线损耗,w0为振荡角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819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上线涂覆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于转子动平衡的螺母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