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近红外光敏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96449.6 | 申请日: | 202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4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龙;朱孟良;张航;杨字舒;王炳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7D498/22 | 分类号: | C07D498/22;A61K41/00;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姚晓丽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红外 光敏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近红外光敏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光敏剂技术领域。所述可降解近红外光敏剂,为卟啉类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非共价键复合物、配合物和前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卟啉化合物的结构如式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上述可降解近红外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可降解近红外光敏剂,在光照产生活性氧的同时可发生降解,当光照结束后,光敏剂完全转化为不具有光活性的低毒物质,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敏剂的残留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解近红外光敏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光敏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致死率极高,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相较于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如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等,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简称PD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在治疗时间、疗效、抗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在癌症、肿瘤、皮肤病、抗菌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光动力治疗的作用机制是将光敏剂注射入生物体内,光敏剂通过血液循环抵达病灶后在病灶处积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局部照射病灶区域,对光敏剂进行激发,释放活性氧物种(Reactive Oxygen Species,简称ROS),通过直接损伤、破坏病变组织血管和引起免疫应激等途径杀死病变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根据活性氧物种产生机制的不同,光动力疗法可分为I型或Ⅱ型:光敏剂通过电子或质子转移生成自由基,高活性的自由基与分子氧作用后,生成超氧阴离子,并进一步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等活性氧,此为I型光动力反应,由此造成的损伤称为第I类损伤;光敏剂将激发态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气分子使其成为单线态氧,称为Ⅱ型光动力反应,由此造成的损伤称为第Ⅱ类损伤。
光动力治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光敏剂的性质。光敏剂应具有强的光毒性,且对机体无毒副作用。近年来,光敏剂的种类逐渐增多,至今已有三代。第一代光敏剂,主要为卟啉类混合物;第二代光敏剂,是指具有不同结构类型的卟啉衍生物单体和与活性分子相连的合成化合物;第三代光敏剂,是光敏剂与单克隆抗体或其它小的生物活性分子如类固醇、类脂、肽、核苷和核苷酸连接,得到的具有靶向功能的光敏剂。然而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依然比较有限,这主要是由于:(1)大部分光敏剂仍需短波激发,短波长光穿透深度不足,难以对深层病灶进行有效照射;(2)高氧气依赖特性,导致光动力治疗对乏氧实体瘤的疗效有限;(3)水溶性差,在体内容易发生聚集且缺乏特异性;(4)光敏剂结构稳定,在体内降解代谢缓慢。
由于传统光敏剂具有治疗深度有限、氧气依赖性高和肿瘤靶向性差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光动力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此外,在接受光动力学治疗后,体内残留的光敏剂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代谢。残留的光敏剂一旦暴露在光照下仍会持续产生活性氧物种,表现出很强的光毒性,从而对组织和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迫使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的长时间内需要避光,可能会持续数月生活在黑暗和恐惧中,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在实施光动力学治疗后使光敏剂及时失效,从而避免光敏剂残留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光动力治疗临床应用中的难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降解近红外光敏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近红外光敏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降解近红外光敏剂,为卟啉类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非共价键复合物、配合物和前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卟啉化合物的结构如式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未经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6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