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增强玻璃体可视性的广角眼内照明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72608.9 | 申请日: | 2021-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6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瑶;姚克;刘欢;姜一帆;胡中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3/00 | 分类号: | A61B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之怀;王洪新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增强 玻璃体 可视性 广角 照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眼科玻切手术的器械。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增强玻璃体可视性的广角眼内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可在不更换导光的条件下就能改变眼内照明范围、强度及波长,增强玻璃体可视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减少视网膜光损伤。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增强玻璃体可视性的广角眼内照明装置,包括操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操作台内的两组光源组件以及连接光源组件的至少一组手柄组件;每组光源组件均包括光源、连接光源的总光纤、连接有至少三根输入光纤且安装在操作台表面的光纤端口以及连接在总光纤与各输入光纤之间的光开关盒;所述光开关盒内设置有与各输入光纤一一对应的若干光开关,以控制各输入光纤的通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眼科玻切手术的器械,具体是一种用于增强玻璃体可视性的广角眼内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眼睛的正常视觉效果依赖于透明的屈光介质。屈光介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其中,玻璃体占眼球容积的4/5,它是眼内一种半固体的透明凝胶体,位于晶状体后、视网膜前,填充于玻璃体腔内,使视网膜与脉络膜相贴。正常情况下,玻璃体具有很好的透光性。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出现液化,与视网膜分开继而形成玻璃体后脱离,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对视网膜产生牵拉。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及前膜等黄斑部疾病、复杂性眼外伤、慢性葡萄膜炎、眼内炎、寄生虫、肿瘤等眼后段疾病时,需要行玻璃体切除术(玻切手术)来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及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屈光介质透明及促进视网膜复位等,以改善患者视功能。
眼后段手术中,尽量切净玻璃体并解除牵拉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复发及并发症的产生。对于存在玻璃体积血或眼内炎的患者,玻璃体因炎症或积血会呈现混浊状态,可视性增强,便于区分。但对于其他大部分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玻璃体仍呈现透明胶冻状态,术者一般依靠眼内照明装置及玻璃体的活动性来识别透明玻璃体从而进行玻璃体切除,但由于光线角度、对比度以及紧密粘着的玻璃体活动度下降等问题,术中难以将周边视网膜表面或病理性增殖膜表面粘着的透明玻璃体与维持眼内压力的透明灌注液(无菌平衡盐溶液)加以区分,使得术者难以切净玻璃体。
目前应用于玻切手术的术中照明设备是照明光纤。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者塑料纤维制成的传导光介质,它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可以实现远距离照明。发明专利CN201080009714.9中已经详细描述如何使用光学耦合元件将光耦合到光纤,并引导到眼内。在暗室中,让一束平行光线通过透明的胶体,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见一浑浊发亮的光柱,伴有微粒闪烁,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见物理方法,在术中便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辨别较为透明的玻璃体。眼内就是一个暗室,借助于光纤将光传至眼内形成一道光柱,此时可以看到这一现象。丁达尔效应强度与入射光波长成反比,波长越短丁达尔效应效应越强,因此选择适当的短波长光纤有利于加强丁达尔效应而增加玻璃体可视性。
但是,设计眼内照明装置时需要考虑到视网膜光损伤的问题。光子的能量和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对视网膜的损伤就可能越大。其分界点大约在510nm,低于510nm光的波长可能和视网膜光损伤有直接的关系。外界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前,需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这些结构能有效的吸收一部分能损伤视网膜的光。但眼内手术时,光线经光纤避开角膜、晶状体直接照射在眼内,容易对视网膜造成损伤。
此外,玻切手术照明光纤中广泛应用的是115°广角光纤,通过实验证明,在同一光源下,115°广角眼内照明光纤,光照范围更广,但相对较暗。90°直角的眼内照明光纤光照范围更窄,但相对更亮,能增加照亮范围内图像的对比度,更加清楚地显示玻璃体。这两种光照范围各有优势,但眼内手术中操作中一般只使用一根眼内照明光纤。例如发明专利CN201080009714.9中,一根眼内照明光纤,只有一种照明范围,如果需要改变眼内照明范围,则需要抽出探针更换另一根眼内照明导光,因而增加了操作步骤及时间。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26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