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艰难梭菌的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80946.X | 申请日: | 2021-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6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苏红;朱坤;刘微;储玉芳;赵真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源景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04;B01L3/00;C12R1/1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邓树山 |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艰难 试剂盒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艰难梭菌的试剂盒和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包括微流控芯片、试纸条检测卡盒、复溶液和提取对照品,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至少4个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内含有扩增引物和扩增试剂,所述试纸条检测卡盒包括微流控芯片卡槽、稀释液槽和至少4个试纸条槽。本申请提供的试剂盒将特异灵敏的PCR技术与方便快速的免疫层析技术进行结合实现对艰难梭菌的检测,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特点,试剂便于运输和保存,结果可视化,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适合基层医院及现场使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艰难梭菌的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ifficile)是一种产毒素或非产毒素的厌氧芽孢杆菌,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之一,其在1978年首次被证实与疾病有关。艰难梭菌感染(CDI)后容易引起腹泻、假膜性结肠炎、中毒性巨结肠、败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健康成人中的肠道菌群通常可抵抗艰难梭菌定植。然而,一旦正常的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就丧失了对艰难梭菌定植的防御性。最常见的感染因素是使用抗生素。当由于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原因造成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该菌过度繁殖,就会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等,严重时可引起伪膜性肠炎甚至死亡。临床上,约15%~25%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50%~75%的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和95%~100%的伪膜性肠炎是由CDI(艰难梭菌感染) 引起。在美国和欧洲,CDI已成为相关性腹泻的首要病因,总体发病率高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在中国CDI潜在威胁远高于国际水平。
艰难梭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是肠毒素A和细胞毒素B。多数致病菌株是毒素A 阳性、毒素B阳性(A+B+)的菌株,毒素A阴性、毒素B阳性(A-B+)的变异菌株已被公认为是致病性的。某些艰难梭菌菌株还会产生被称为CDT或二元毒素的肌动蛋白特异性ADP核糖基转移酶。二元毒素决定区含有两种基因(cdtA 和cdtB),位于致病性决定区PaLoc外部。近数年,出现过属于PCR核糖体分型027、PFGE型NAP1和REA型的B1“剧毒”和氟喹诺酮耐药菌株引起的CDI 爆发。这些菌株由于调控基因tcdC缺失,导致产毒能力增加。随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急剧上升,准确的诊断对于最佳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来说至关重要。
常用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细胞毒素中和试验、产毒素培养、免疫学方法和核酸扩增法。细胞毒素试验和产毒素培养为诊断CDI的金标准,细胞毒素试验的检测结果受细胞种类的限制,操作复杂,费用高;产毒素培养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对设备以及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免疫学方法虽然快速,但灵敏性与特异性并不稳定,且当谷氨酸脱氢酶与毒素A/B结果不一致时还需结合PCR方法进行诊断。核酸扩增技术NAATs通过对毒素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来检测毒素基因,具有快速、准确、可定量等优势,其中TaqMan探针、TaqMan-MGB探针、复合探针、染料及分子信标等方法目前已成功应用到病原菌分子诊断领域,但其检测过程依赖于昂贵的qPCR仪器,很难满足基层医院以及现场检测的需求。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滚环扩增技术(RCA)、链置换扩增技术(SDA)等恒温扩增技术使用的兴起降低了NAATs在检测方面仪器和试剂的费用,但都具有一定的缺点。LAMP产物复杂,很难对产物实施进一步的序列特征等相关的分析,导致后续应用复杂,不太容易进一步实施多重序列的同时分析。RCA依赖于环状模板,但绝大多数基因组DNA为线性分子,且合成滚环扩增锁式探针的成本高,存在信号背景问题,SDA需要经过DNA单链模板的准备、5端3端均含酶切位点的目的DNA片段的生成和链置换反应多个阶段,且需要经修饰的 dNTP作为底物、靶序列准备复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源景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源景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09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图像的能见度计算方法与设备
- 下一篇:装配式窗墙一体化墙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