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aFeO3 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34946.6 | 申请日: | 2021-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3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邱庆庆;韩斌;李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7/04 | 分类号: | B01J27/04;C02F1/30;C02F1/72;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陈冬莲 |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客家大***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afeo base sub | ||
1.一种LaFeO3/In2S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LaFeO3纳米微球;
S2.制备含LaFeO3的In2S3前驱体溶液:将LaFeO3纳米微球分散在InCl3溶液中,得含LaFeO3的悬浊液,在剧烈搅拌条件下向悬浊液中逐滴滴加Na2S溶液,得含LaFeO3的In2S3前驱体溶液;
S3.制备LaFeO3/In2S3复合材料:含LaFeO3的In2S3前驱体溶液于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得LaFeO3/In2S3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aFeO3/In2S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LaFeO3与In2S3之间的重量份配比为1~8: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aFeO3/In2S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在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铁、硝酸镧、柠檬酸,搅拌溶解后转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放入恒温干燥箱中,在180℃温度条件下反应12h,得LaFeO3产物,随后进行高温退火、研磨处理,得LaFeO3纳米微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aFeO3/In2S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aFeO3纳米微球的粒径为2.5~4μm,所述In2S3的粒径为100~72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aFeO3/In2S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高温退火为在800℃温度条件下退火4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aFeO3/In2S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水热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12h。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LaFeO3/In2S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逐滴滴加Na2S溶液后,继续搅拌反应5h,所述剧烈搅拌的搅拌速度为800rpm~1000rpm。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LaFeO3/In2S3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LaFeO3/In2S3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污染物为罗丹明B,所述光催化降解在可见光的光照条件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49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以介孔碳和介孔二氧化硅为硬模板制备介孔LaFeO<sub>3</sub>的方法
- 一种具有可见光活性的LaFeO<sub>3</sub>/TiO<sub>2</sub>复合纳米管及制备方法
- 一种核壳型LaFeO3@C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提高LaFeO3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效率的方法
- 一种LaFeO<sub>3</sub>/ZnIn<sub>2</sub>S<sub>4</sub>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单原子-氧空位的双活性位协同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用于消除室内甲醛的氨基功能化MOFs的制备方法
- 一种AgI/LaFeO<base:Sub>3
-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掺杂型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一种Ni掺杂ZnAl<base:Sub>2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