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酶解罗非鱼内脏水解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13100.4 | 申请日: | 202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6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周尽学;郭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A23L5/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文小花 |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罗非鱼 内脏 水解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酶解罗非鱼内脏水解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初次除腥、肉糜制备、脱脂、内源酶水解、外源酶水解、灭酶处理和脱色脱腥,最后制得罗非鱼内脏水解液。本发明所述的复合酶解罗非鱼内脏水解液制备方法,解决了罗非鱼内脏水解液的腥苦问题,同时可以控制成本,且便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产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酶解罗非鱼内脏水解液的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罗非鱼(Oreochromis,tilapia)是原产于热带、亚热带暖水性鱼类,有尼罗、 莫桑比克、奥里亚、米来西等十多个品种,具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耐粗 食、抗病力强等优点,是当前淡水养殖业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罗非鱼片加工 出肉率一般在32%-35%,超过重量60%以上的下脚料未经充分利用,特别是蛋 白质含量较高的内脏。这些加工下脚料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 而且会浪费大量的营养物质。现有技术中罗非鱼内脏加工主要用于饲料,很少 用于其他领域,主要原因是罗非鱼内脏的土腥味难以去除,而土腥味物质主要 是内脏脂肪分解后会产生短肽的醛、醇、酮等腥味物质。大量研究表明这些醛 醇酮类物质主要的来源是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是自由基链式反 应,需要自由基引发,而自由基则需催化才能产生。肉中能催化自由基产生的 催化剂主要有血红蛋白、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金属离子等。
此外,蛋白质水解后一般会产生有苦味的苦味肽及其他苦味物质,且水解 蛋白质中苦味肽的苦味强度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肽链的长度、疏水性氨基酸 的含量及空间结构等。
发明内容
鉴以此,本申请提出复合酶解罗非鱼内脏水解液的制备方法,以解决酶解 制备罗非鱼内脏水解液的腥苦问题,同时控制成本,且便于工业化生产。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酶解罗非鱼内脏水解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初次除腥:将罗非鱼内脏经挤压后,用水漂洗后脱水,从而洗掉金属离子、 部分血红蛋A以及部分内源性脂肪氧化酶;
(2)肉糜制备:将初次脱腥后的罗非鱼内脏再加水混合捣碎成肉糜;
(3)脱脂:在所述肉糜中先加入脱脂剂漂洗脱水,再加入水漂洗脱水,制成脱 脂肉糜,从而减少肉糜中脂肪氧化酶对脂肪的催化作用,进而减少腥味的产生, 同时也减少了肉糜中的脂类对后续酶解的影响;
(4)内源酶水解:将所述脱脂肉糜加入水、pH调节剂调节pH后进行水解,制 成第一水解液;先利用罗非鱼内脏自身的内源酶解,不仅能够提高脱脂肉糜的 水解度,也降低了使用外源酶的成本;
(5)外源酶水解:在所述第一水解液中再加入复合酶,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 后水解,制成第二水解液;通过外源酶与内源酶结合提高了肉糜的水解度;
(6)灭酶处理:将第二水解液加热到80-85℃保持15-30min,过滤得到水解母 液;
(7)脱色除腥:在所述水解母液中加入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与乙醇保持搅拌2-3h后,在70-80℃条件下(在此温度下使得乙醇完全挥发)过滤,制得罗非鱼 内脏水解液。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1)中水的温度为40-45℃,罗非鱼内脏 与水的重量比为1:3-5,所述用水漂洗次数为1-3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2)中罗非鱼内脏与水的重量比为1: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3)中的脱脂剂为NaCl和NaHCO3混合 的水溶液,NaCl质量浓度为0.8-1.2%,NaHCO3的质量浓度为0.3-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31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