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车辆前端目的地显示器的背光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67506.X | 申请日: | 202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8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 发明(设计)人: | 沈先丽;孙永才;徐少红;吴界奇;王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车辆 前端 目的地 显示器 背光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地铁车辆前端目的地显示器的背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FDU、广播主机、光感传感器以及电压/电流模块,其中:
所述FDU接收所述广播主机发出的开门信号、预报站信号以及关门信号,所述FDU依据接收到的信号开启或关闭所述FDU的背光;
所述光感传感器安装于列车上,用于采集列车所处环境的光通量信息,并将此信息传递至所述电压/电流模块;
所述电压/电流模块接收背光使能信号、光感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以及线路信息信号,所述电压/电流模块依据接收的信号输出对应的背光驱动电流,得到对应的背光亮度;
所述背光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T划分成三个时间区间
T为一列车上电出库至结束一天运营回库休眠之间的总时间;
三个时间区间分别为第一时间区间、第二时间区间、第三时间区间;
S1-1、第一时间区间的划分:
将列车从在车库内上电开始至上正线到达第一个站台之前收到开门信号的时间计为第一时间区间t0;
S1-2、第二时间区间的划分,具体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2a、设定列车T时间内需往返运营N次,列车往返运营一次需经过n个站台;
S1-2b、将列车上正线后到达第一个站台之前收到开门信号开始至离开第一个站台收到关门信号的时间计为t1;
S1-2c、将列车离开第一个站台收到关门信号开始至到达第二个站台之前收到预报站信号的时间计为t2;
S1-2d、将列车到达第二个站台之前收到预报站信号开始至离开第二个站台收到关门信号的时间计为t3;
S1-2e、将列车离开第二个站台收到关门信号开始至到达第三个站台之前收到预报站信号的时间计为t4;
S1-2f、将列车离开第n-1个站台收到关门信号开始至到达第n个站台之前收到预报站信号的时间计为t 2n-2;
S1-2g、将列车到达第n个站台之前收到预报站信号开始至离开第n个站台收到关门信号的时间计为t2n-1;
S1-2h、依据步骤S1-2b至步骤S1-2g,可得第二时间区间被划分为N个t1、N个t2、N个t3……N个t2n-1;
S1-3、第三时间区间的划分:
将第N次往返运营中列车离开第n个站台开始至回到车库内休眠的时间计为第三时间区间tm;
步骤S2:设定列车运营T时间中需背光开启/关闭的时间区间,具体设定规律如下:
当列车行驶时间位于第一时间区间t0时背光关闭;
当列车行驶时间位于第二时间区间时,分两种工况,具体如下:
其一,当列车行驶时间位于第二时间区间内的N个t1、N个t3、N个t5……N个t2n-1时背光均开启;
其二,当列车行驶时间位于第二时间区间内的N个t2、N个t4、N个t6……N个t2n-2时背光均关闭;
当列车行驶时间位于第三时间区间tm时背光关闭;
步骤S3:对步骤S1中列车运营T时间划分的时间区间中是从高架/隧道进入站台的时间区间分别进行标记,具体标记规律如下:
S3-1、将所述广播主机中存储的为从高架进入站台的站台位置与步骤S1中划分的时间区间对应,并将对应的时间区间标记为是从高架进入站台;
S3-2、将所述广播主机中存储的为从隧道进入站台的站台位置与步骤S1中划分的时间区间对应,并将对应的时间区间标记为是从隧道进入站台;
步骤S4:信息录入
S4-1、将步骤S1中第一时间区间、第二时间区间以及第三时间区间划分信息录入所述FDU;
S4-2、将步骤S2中设定的列车运营T时间中需背光开启/关闭的时间区间信息录入所述FDU;
S4-3、将步骤S3-1中标记的是从高架进入站台的时间区间信息和步骤S3-2中标记的是从隧道进入站台的时间区间信息录入所述FDU;
步骤S5:背光亮度调节
S5-1、将背光开关使能EN信号一一传输至所述电压/电流模块;
S5-2、将所述光感传感器采集到的列车所处外部环境的光通量lux实时传输至所述电压/电流模块;
S5-3、将所述线路信息信号传输至所述电压/电流模块;
S5-4、所述电压/电流模块根据步骤S5-1至步骤S5-3得到的信号,计算得出对应的背光驱动电流,从而得到对应的背光亮度;
所述步骤S5-4中存在两种调节工况,具体如下:
其一,将所述步骤S1中划分的时间区间中为从高架进入站台的时间区间作为第一调节工况;
其二,将所述步骤S1中划分的时间区间中为从隧道进入站台的时间区间作为第二调节工况;
第二调节工况中存在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第一时间段为背光从开启至当前工况下能达到的最大亮度所需的反应时间;第二时间段为背光达到当前工况下能达到的最大亮度后至列车离开此站台收到关门信号之间的时间;
所述步骤S5-4中,第一调节工况下,输出的背光驱动电流I高架计算公式为:
I高架=(k×lux+C)×EN
其中,I高架为第一调节工况下电压/电流模块输出的背光驱动电流;k为设置的系数;lux为光传感器采集的外界的光通量;C为常数;EN为使能信号;
所述步骤S5-4中,第二调节工况下,输出的背光驱动电流I隧道计算公式为:
其中,I隧道为第二调节工况下电压/电流模块输出的背光驱动电流;t为背光开启区间的实时时间;k为设置的系数;lux为光传感器采集的外界的光通量;C为常数;EN为使能信号;tx为设定的背光从开启至最适亮度所需的反应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75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