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余热烘干的木质物脱水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864244.4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5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勇 |
| 主分类号: | F26B11/20 | 分类号: | F26B11/20;F26B23/02;F26B25/00;F26B25/04;F26B2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广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01 | 代理人: | 张启炎 |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余热 烘干 木质 脱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余热烘干的木质物脱水装置,包括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热管道,所述传热管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脱水储存装置,所述脱水储存装置包括上壳体、支架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支架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下壳体为滑动连接,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支架为滑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密封板,所述移动板的上方设置有旋转叶片,所述上壳体的外侧轴承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旋转轴与上壳体通过卷簧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发明,具有自动排除水分和自动收集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质物脱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余热烘干的木质物脱水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木材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环保材料,而在乡村里,木材还依旧被用来作为生火烧饭的燃料,而潮湿的木材,不易被引燃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对人体会产生危害。
而现有的木质物脱水装置,实用性差;同时现有的木质物脱水装置,只能对木质物进行脱水,且耗能严重,脱水后的木材容易受外界影响再次吸收水分。因此,设计自动排除水分和自动收集的一种基于余热烘干的木质物脱水装置及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余热烘干的木质物脱水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余热烘干的木质物脱水装置及方法,包括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热管道,所述传热管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脱水储存装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脱水储存装置包括上壳体、支架和下壳体,所述支架位于脱水储存装置的中间端,所述上壳体处于支架的上方,所述下壳体处于支架的下方,所述上壳体与支架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下壳体为滑动连接,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支架为滑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密封板,所述移动板的上方设置有旋转叶片,所述支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排热管,所述排热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下方传动连接有电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的外侧轴承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旋转轴与上壳体通过卷簧固定连接在一起。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热管与传热管道为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片与排热管为固定连接,所述排热管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驱动轴为轴承连接,所述排热管的内部轴承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摩擦球,所述连杆与排热管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过滤网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卡合连接有推块,所述固定块与推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块与驱动轴为轴承连接,所述推块与过滤网贴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锅炉包括锅炉外壳,所述锅炉外壳的内部下方焊接有柴火板,所述锅炉外壳的内部上方焊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方焊接有管道,所述管道与传热管道为固定连接,所述锅炉外壳的外侧开设有柴火放入口和通气口,所述锅炉外壳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柴火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滑轨与气缸为管道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该木质物脱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将锅炉运行,进行燃烧产生热量,同时将木材均匀的摆放入脱水储存装置中;
S2、锅炉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木灰通过传热管道进入脱水储存装置内部;
S3、电机启动,热量均匀的进入上的脱水储存装置内部后,会对装置内部的木材进行烘干脱水,水分会从装置的外侧流出;
S4、随着水的脱离,木材的质量会变小,旋转速度会变快,这时装置内部的机构会打开,木材会从装置的内部上方掉落到内部下方,被收集储存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勇,未经黄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42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