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组件和具有该电子组件的板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49486.6 | 申请日: | 2021-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6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朴兴吉;池求愿;朴祥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G4/30 | 分类号: | H01G4/30;H01G2/14;H01G2/22;H01G4/0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赵晓旋;钱海洋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组件 具有 | ||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组件和具有该电子组件的板。所述电子组件包括: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电容器主体的相对端表面上;以及ESD构件,设置在所述多层电容器的垂直于所述多层电容器的安装表面的第一侧表面上,使得可有效地控制所述多层电容器的ESD。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0月2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0-014095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组件和具有该电子组件的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由智能电话推动的电子装置(诸如,物联网(IoT)装置)的普及,针对由人体与电子装置之间的接触引起的静电放电(ESD)的对策已变得重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其静电放电(ESD)可被有效地控制的电子组件以及具有该电子组件的板。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电子组件可包括: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相对端表面上;以及ESD构件,设置在所述多层电容器的侧表面上,所述侧表面垂直于所述多层电容器的安装表面。
所述ESD构件可包括:基板;第一外端子和第二外端子,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端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第一发射电极和第二发射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的面对所述电容器主体的第一表面上,分别从所述第一外端子和所述第二外端子延伸,并且被设置为彼此间隔开;以及ESD功能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发射电极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发射电极的一部分。
所述ESD构件还可包括包封部,所述包封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一发射电极和所述第二发射电极的除了所述第一发射电极和所述第二发射电极的被所述ESD功能部覆盖的部分之外的部分。
所述第一外端子和所述第二外端子中的每个的一个表面和所述包封部的表面可形成一个大体上平坦的表面。
所述第一外端子的一个表面和所述第二外端子的一个表面可比所述包封部的表面凸出。
所述ESD构件可包括:基板;以及第一外端子和第二外端子,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端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
所述ESD构件可设置为多个,并且包括用于高电压的ESD构件和用于低电压的ESD构件,所述用于高电压的ESD构件和所述用于低电压的ESD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层电容器的所述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上,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侧表面彼此相对。
所述ESD构件可以是变阻器。
所述电容器主体可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四表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并且具有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一个端部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暴露,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带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上,所述第一带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面一部分、所述第五表面一部分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一部分且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端子,并且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带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四表面上,所述第二带部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表面一部分、所述第五表面一部分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一部分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端子。
所述基板可包括陶瓷或印刷电路板(PCB)材料。所述陶瓷可以是氧化铝。此外,所述PCB材料可以是FR4阻燃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94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SLAM的室内机器人导航控制方法
- 下一篇:车身前部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