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感器的自动校准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28874.9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7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泉;宫兴琦;孔德顺;李世林;姜会增;李杨;周美灵;李宏图;赵德永;张保华;马翔;李鹏;王敏;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18/00 | 分类号: | G01D18/00;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7 | 代理人: | 刘锋 |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自动 校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的自动校准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传感器零负载时的码值和额定负载时的码值;在所述传感器的零负载和额定负载之间选取N个校准点,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获取所述传感器在各校准点的码值参数;根据所述各校准点的码值参数建立校准方程,所述校准方程用于表征传感器检测值与码值参数的对应关系。通过本发明的校准方法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后,可以确保传感器的输出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感器的自动校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铁路BIM技术的铁路工程信息化可以将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进行记录,目前已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广泛应用。铁路工程信息化需要过程施工检测数据的实时上传,从而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协同管理。实现数据上传的自动化设备通常使用传感器作为数据的获取方法,因此必须保证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度,保证铁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传感器一般采用周期校准的方法保证其输出数据的准确度。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校准采用人工校准,由于人为因素的原因无法确保传感器的校准数据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传感器的自动校准方法和装置,可以提高传感器输出数据的准确性。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的自动校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传感器零负载时的码值和额定负载时的码值;在所述传感器的零负载和额定负载之间选取N个校准点,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获取所述传感器在各校准点的码值参数;根据所述各校准点的码值参数建立校准方程,所述校准方程用于表征传感器检测值与码值参数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传感器在各校准点的码值参数包括:获取所述传感器在各校准点的多个码值;对所述传感器在每个校准点的多个码值求平均值,将所述平均值作为所述码值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平均值作为所述码值参数之后,还包括:计算所述传感器在每个校准点的重复性误差;在所述重复性误差大于预定值时发出异常警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传感器在各校准点的码值参数包括:对所述传感器施加荷载;在所述施加荷载过程中计算所述传感器的码值的多个前向差分值;计算获取到的多个所述前向差分值的平均值;计算多个所述前向差分值的方差;根据所述方差判断所述传感器的加荷持荷状态;在所述传感器处于持荷状态时,获取所述传感器的码值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的施加载荷为线性加荷。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的自动校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串口通信模块,用于连接传感器;存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步骤:获取所述传感器零负载时的码值和额定负载时的码值;在所述传感器的零负载和额定负载之间选取N个校准点,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获取所述传感器在各校准点的码值参数;根据所述各校准点的码值参数建立校准方程,所述校准方程用于表征传感器检测值与码值参数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的校准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以及远程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远程通信模块向状态监测服务器上传所述传感器的码值参数,以及,响应于接收到报警指令,控制所述报警模块报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远程通信模块包括无线传输模块和以太网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状态监测服务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或串口通信模块与其他控制系统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88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