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34191.7 | 申请日: | 202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7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M·卢茨;F·皮奇;S·巴顿-泽珀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35/00 | 分类号: | B60K35/00;B60W50/14;B60W40/10;G02B27/01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万欣 |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机动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机动车(10)的方法,该机动车具有非接触式抬头显示器kHUD(30),该抬头显示器被设定用于与真实对象叠加地展示虚拟内容,且还具有半主动阻尼器系统(60),该阻尼器系统被设定用于选择性地以多个阻尼器特性曲线之一运行。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识别位于所述机动车(10)的行驶方向上的真实对象,并且确定用于增强所识别的真实对象的虚拟内容。然后,选择半主动阻尼器系统(60)的多个阻尼器特性曲线之一,为展示虚拟内容做准备。以便例如优化阻尼器系统(6)的运行以及模拟。随后,借助kHUD以更小的空间差异与真实对象叠加地展示虚拟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机动车、尤其具有抬头显示器和自适应阻尼器系统的机动车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被设定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在经典显示系统的扩展中,在机动车中使用所谓的抬头显示器,HUD。在此,术语抬头显示器源自这些显示系统的特殊性,将显示内容投影到用户的视野中。一般而言,HUD基于将显示内容投影到位于用户面前的透明屏上,例如车辆的挡风玻璃。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印象是,显示内容在驾驶员视野中自由悬浮在发动机罩上方约两米半的距离内。
因此,驾驶员不必为了感知显示内容而适配他的头部姿势或视线,例如降低(“低头”)。如此应使得用户能够将他的视野不受中断地指向机动车前方的区域。在常规的显示器件、例如布置于车辆仪表板中的屏幕的情况下,用户不利地无法在观察显示装置时短时间感知发生在车辆前方的事件。
同样已知的是,HUD方案进一步发展为所谓的接触模拟抬头显示器(kHUD),其在增强现实(AR)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对驾驶员的远处可视区域的透明叠加,尤其与道路图像的相关对象叠加地显示虚拟信息。例如,可以与在驾驶员的远处可视区域中的人员叠加地显示用于人员警告的指示符(Indikator)。然而在这些kHUD中,虚拟显示在真实对象上的叠加显示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差异对叠加的印象并且相应地对系统的功能产生特别负面的影响。
从真实对象与虚拟内容的首先在位置-和时间上正确的叠加显示出发,尤其车辆车身的运动导致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车辆车身的运动在此一般由所行驶的车道或由车辆的加速-和转向过程引起。可以设想通过适配对虚拟内容的显示来补偿车身运动,但前提是准确地了解车辆车身的运动。不利的是,用于预测车辆车身运动的已知传感机构以及方法不能以高准确度且同时低延迟地提供关于这些运动的信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或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提供一种用于运行机动车、尤其具有kHUD的机动车的方法,该方法使得在显示叠加真实对象的虚拟信息时的差异最小化。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优选的改进方案是相应引用的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其中,该机动车具有至少一个非接触式的抬头显示器kHUD和半主动阻尼器系统。在此,kHUD被设定用于与至少一个真实对象叠加地显示至少一个虚拟内容。真实对象例如是位于车辆前方的人员,而虚拟内容例如是人员警告指示符。备选地,真实对象是交通路牌,虚拟内容是交通路牌指示符。同样,真实对象可以是道路转弯,虚拟内容可以是导航指示。增强展示的其它设计可行方案对于专业人士是已知的。
车辆的半主动阻尼器系统是一种被设定用于选择性地以多个阻尼器特性曲线之一运行的阻尼器系统。阻尼器系统基本上可以被分为三组,即被动、主动和半主动阻尼器系统。在此,被动阻尼器系统仅一次地通过选择阻尼器系统的部件(尤其弹簧和阻尼器)而可适配于预期的车道-或路段轮廓(或路段剖面,即Streckenprofil)。在主动阻尼器系统中,诸如弹簧和阻尼器之类的构件被致动器取代,这些致动器产生否则由这些被动构件施加的力。而半主动阻尼器系统继续使用弹簧和阻尼器,但阻尼器特性曲线可借助于合适的操控在宽的范围上改变。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机动车具有半主动阻尼器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未经大众汽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4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