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75450.7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5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纵斌;方林;李承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2/90;E04B1/41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围护 既有 建筑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围护墙板和第二围护墙板,所述连接结构用于所述第一围护墙板、所述第二围护墙板和所述既有建筑之间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托件、限位连接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挂件,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嵌入件,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嵌入件;该连接结构用于轻质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能够同时实现高连接质量和高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是传统建筑工程中的常用类型,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外围护墙体的耐久性逐步下降,易出现外保温脱落、防水渗漏等问题,不少项目面临着建筑改造需求。传统项目改造施工中,外围护墙体主要通过人工砌筑小型砌块,砌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抹灰和饰面处理,整个施工过程需要搭设外脚手架,安装周期长、实施效率低。装配式围护墙体通过基材处理,可以在预制构件工厂中一体化集成保温、装饰、防火需求,将现场砌筑工作在工厂完成,利用标准化、集成化优势,有效提升外围护墙体安装效率。但是现有的装配式围护墙体过于笨重,安装效率依然不够高,连接质量一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采用轻质预制围护墙板,既能实现整体结构的轻质化,同时连接结构又能实现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可靠连接,确保连接质量,并且进一步提升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用于轻质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能够同时实现高连接质量和高安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所述预制围护墙板至少包括第一围护墙板和第二围护墙板,所述连接结构用于所述第一围护墙板、所述第二围护墙板和所述既有建筑之间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托件、限位连接件和连接件;
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一面和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一面均靠近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并与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挂件,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凹槽;
所述连接件埋置于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中并外露出至少一部分;
所述支撑托件包括L型支撑件、挂钩和至少两个嵌入件,所述至少两个嵌入件包括第一嵌入件和第二嵌入件,所述L型支撑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面与所述连接件外露出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面设置有与所述挂件相匹配的挂钩;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嵌入件,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嵌入件;
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嵌入件嵌入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嵌入件嵌入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挂件挂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挂钩上;
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既有建筑的底面连接,所述既有建筑的底面与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垂直邻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一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背板、螺纹连接钢筋和固定锚筋,所述固定锚筋嵌入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中用于使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上,并且所述连接件固定时所述背板外露并贴合在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上,所述螺纹连接钢筋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连接件的背板连接,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螺纹连接钢筋穿过所述开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754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爆破工程用防飞石装置
- 下一篇:止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