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质数据分析用固定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78819.7 | 申请日: | 2020-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4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杨明祥;董宁彭 | 申请(专利权)人: | 澜途集思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1/14;B63B3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蓝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质 数据 分析 固定 监测 装置 | ||
一种水质数据分析用固定监测装置,包括漂浮板、漂浮箱,所述漂浮箱螺纹安装于所述漂浮板的底部;所述漂浮箱内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轮叶、连接杆、转动杆,所述轮叶均匀插接于所述转轴的弧形侧壁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抽水机构,所述抽水机构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安装座、活塞板、取样口,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螺纹安装于所述活塞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以节省耗电,取样方便,便于循环抽样检测的水质数据分析用固定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质数据分析用固定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监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种各样的工业排水等,具备较好的监测效果,且功耗较低,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现有的取样装置在取样时存在以下缺点:
(1)取样装置大多只能在离岸边或池边较近的区域进行就近取样,导致取样不合理,且每次只能单次采样,不便循环取样检测或者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采样;
(2)现有的取样装置大多需要额外的驱动机构,如需要伺服电机、充电机等,会增加装置使用中的耗电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数据分析用固定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智能工程监控设备在使用时存在不能在保证监控摄像机外部的防雨性能的同时,实现对雨水无堵塞稳定的回收利用,工地扬尘较大,容易导致镜头表面容易粘覆灰尘和污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质数据分析用固定监测装置,包括漂浮板、漂浮箱,所述漂浮箱螺纹安装于所述漂浮板的底部;
所述漂浮箱内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轮叶、连接杆、转动杆,所述轮叶均匀插接于所述转轴的弧形侧壁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抽水机构,所述抽水机构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安装座、活塞板、取样口,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螺纹安装于所述活塞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取样口贯通连接于所述漂浮箱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板设置于所述漂浮箱的内腔,所述活塞板的大小与所述漂浮箱的内腔大小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柄设置于所述漂浮箱的内腔,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漂浮箱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漂浮箱设有进样口。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箱的底部设有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内设有隔板,所述检测箱位于所述隔板的一侧设有储液腔,所述检测箱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设有检测腔,所述检测腔内放置有水质检测设备,所述水质检测设备的检测探头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储液腔相通,所述储液腔内设有遥控电磁阀,所述进样口与所述储液腔贯通连接,所述储液腔底部设有排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检测设备为具有WIFI/4G/5G等联网功能的设备,所述水质检测设备电信连接有终端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板的内部嵌套有电池板,所述电池板与所述水质检测设备电性连接,所述漂浮板的顶部安装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上套接有收拉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澜途集思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澜途集思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88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