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标准化钢骨组合柱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72762.2 | 申请日: | 2020-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6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龚铭;徐浩翔;包风;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象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准化 钢骨 组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一种标准化钢骨组合柱结构,包括钢结构构件,所述钢结构构件包括由四块内端面相连的板面组成的横截面呈“十”字状的十字型钢,所述十字型钢的板面上设有可以穿过梁面钢筋的穿筋孔。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避免在钢构件的翼缘焊接钢筋套筒或钢筋连接板,保证钢构件的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钢骨组合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钢骨组合构件设计中,通常采用下列技术:
1、根据材料的折算模量,得到不同材料之间的荷载分担系数,分别对钢结构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设计;
2、参照现行规范和图集,确定组合构件连接节点的做法;
3、按照强度等效的原则,进行拼接节点的设计;按照内力等效的原则,进行普通连接节点的设计;
4、节点处,根据不同情况处理钢筋锚固段与型钢的关系:
5、在钢筋与型钢翼缘相碰处,在型钢翼缘外缘焊接钢筋套筒或钢筋连接板,钢筋与钢筋套筒或钢筋连接板连接;
6、在钢筋与型钢腹板相碰处,在型钢腹板根据钢筋直径和位置开设穿筋洞口,钢筋穿过穿筋洞口实现在混凝土中的锚固。
目前的钢骨组合构件技术的不足点:
1、钢骨组合构件在节点处,钢构件的翼缘存在钢筋套筒或钢筋连接板,受力大的节点的横向钢筋数量和排数较多,那钢筋套筒或钢筋连接板也会相应增加,钢结构构件的加工工作量大,现场安装的难度大。
2、大量钢筋焊接在钢构件的翼缘上,形成的焊接应力对翼缘的受力带来不利影响。
3、钢筋对钢构件翼缘带来的平面外的拉力,对本身承受巨大竖向压力的钢构件的受力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容易造成节点区钢板的屈曲,从而降低整根构件的承载力。
4、钢构件腹板上的穿筋洞口在不同部位均不同,加工工作量较大,安装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准化钢骨组合柱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标准化钢骨组合柱结构,包括钢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构件包括由四块内端面相连的板面组成的横截面呈“十”字状的十字型钢,所述十字型钢的板面上设有可以穿过梁面钢筋的穿筋孔。
优选,所述穿筋孔的直径比梁面钢筋的最大直径至少大2mm。
优选,所述穿筋孔有序排布,形成穿筋孔组。位于同一个穿筋孔组内的各穿筋孔的横向间距为穿筋孔的直径的2-4倍,优选3倍,竖向间距为穿筋孔的直径的1-3倍,优选2倍。
优选,位于同一块板面上的穿筋孔组至少有3组,上下相邻的两组穿筋孔组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楼层高度。位置相对但分别位于相邻的两块板面上的穿筋孔组之间错开设定距离,设定距离为穿筋孔的直径的1-1.5倍,优选1倍。
所述钢结构构件还可以包括端钢板,所述端钢板连接在所述板面的外端面上,所述端钢板的厚度不小于板面厚度的1.5倍,优选是2倍或3倍。
所述钢结构构件还可以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焊接在所述板面上,所述加强板的位置与所述穿筋孔组的位置对应,所述加强板在所述穿筋孔对应的位置上开有可以穿过梁面钢筋的开孔。所述加强板的竖向长度至少比所对应的穿筋孔组的竖向长度上下各长出穿筋孔的一倍。所述开孔的直径优选与所述穿筋孔的直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象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象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72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镂空砖墙砌筑辅助工具
- 下一篇:一种快速大型金属制造3D打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