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温控鼓风搅拌式好氧堆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47346.X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6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亚红;吴保存;马智莉;杨兴峰;罗振华;钟婕;赵学昊;胡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F17/90 | 分类号: | C05F17/90;C05F17/964;C05F17/979;H02J7/35 |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王红培 |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温控 鼓风 搅拌 式好氧 堆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温控鼓风搅拌式好氧堆肥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与鼓风机相连,鼓风机与搅拌装置上方设置的进气口相连,所述鼓风机通过鼓风通道Ⅰ与加热装置相连,加热装置通过鼓风通道Ⅱ与流量计相连,流量计与进气口相连,所述鼓风通道Ⅰ和鼓风通道Ⅱ之间设有鼓风通道Ⅲ。本实用新型引入太阳能作为能量来源,创新性地运用鼓热风曝气供氧的模式,一改传统水浴或电加热方式造成的温度不均现象,搅拌装置及曝气系统使物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强化好氧堆肥反应的均匀性。其目的在于通过该系统给好氧堆肥提供适宜温度的空气和一个优化的曝气系统,以达到提高堆肥效率,缩短堆肥时间,从而达到节能、经济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水环境、污泥处理、农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温控鼓风搅拌式好氧堆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人粪便的发生量也越来越大。人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病毒和多种肠道寄生虫(卵),会引起痢疾、急性肠胃炎、小儿麻痹症、病毒性脑炎等多种疾病,如果大量的粪便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将严重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群落,给环境和健康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粪便处理形势更加严峻。一般采用露天静态堆肥的方式,因供氧受到一定的限制,堆层表面温度较低,表层容易达不到无害化要求的温度,对致病菌及寄生虫(卵)杀灭不彻底,易结块、通气性能差、通风阻力大、产品难以均质化和易产生厌氧环境使好氧微生物难以正常生长,堆肥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如进行集中封闭式好氧堆肥处理,就能极大地减少粪便处理的社会成本,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温控鼓风搅拌式好氧堆肥装置,解决了目前堆肥困难,不容易达标的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体化温控鼓风搅拌式好氧堆肥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与鼓风机相连,鼓风机与搅拌装置上方设置的进气口相连,所述鼓风机通过鼓风通道Ⅰ与加热装置相连,加热装置通过鼓风通道Ⅱ与流量计相连,流量计与进气口相连,所述鼓风通道Ⅰ和鼓风通道Ⅱ之间设有鼓风通道Ⅲ。
所述所述搅拌装置内设有中空搅拌轴,中空搅拌轴上方设有进气孔、下方设有出气孔Ⅰ,中空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搅拌桨上设有出气孔Ⅱ。
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与氧浓度传感器和智能温控元件相连,所述氧浓度传感器和智能温控元件分别设置在搅拌装置内。
所述搅拌装置上还设有电机Ⅰ和电机Ⅱ,搅拌装置内还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与中空搅拌轴共轴设置,搅拌杆上设有搅拌框,搅拌杆上部设有齿轮Ⅰ,齿轮Ⅰ与电机Ⅱ上设置的传动齿轮咬合连接,中空搅拌轴与电机Ⅰ相连。
所述中空搅拌轴与电机Ⅰ之间设有减速机。
所述搅拌装置上还设有进料口。
所述搅拌装置上还设有尾气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先通过光伏发电使加热器调节空气温度,然后通过搅拌式曝气系统均匀布气,同时,将好氧堆肥过程中产生的 CO2通过尾气吸收装置而收集,以免其污染环境。该系统有三个核心要点,其一为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使通过风机和加热器的空气得以加热,以确保堆体可快速升温、维持适当堆肥温度。其二便是搅拌式多孔曝气系统,通过该系统,将经加热器的空气均匀布气。其原理是借助机械搅拌装置定期、定量、强制的向反应罐体中通入充足的空气,好氧堆肥反应器系统贯通堆肥筒体设有一根曝气通风轴,将通风孔设置在搅拌轴和叶片上,在设备运转过程中,运用鼓热风曝气供氧,从曝气管通入空气,由各曝气小孔流出,由于物料被翻抛的作用,气体得以均匀分配,从而实现均匀曝气,使气体均匀通过污泥层。避免了因为曝气不均匀而导致的堆肥反应速度不一的现象。其三是堆肥反应器内安装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采用同轴内外两侧式,外侧旋转搅拌使两侧壁上粪便输送至中间,内侧旋转轴搅拌使混合物更加均匀,内外两搅拌轴采用逆反方向旋转,可以极大地提升搅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473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