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推动耦合式动静脉内瘘形成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12176.4 | 申请日: | 2020-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9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安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B18/12;A61B18/14 |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王振宇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动 耦合 静脉 形成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动耦合式动静脉内瘘形成系统,包括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所述静脉导管的端头处或动脉导管的端头处开设有结合槽,用于将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的端头结合,所述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的端头结合处安装设置有消融电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经皮穿刺实现动静脉造瘘,能够有效减小手术创口,降低手术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手术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推动耦合式动静脉内瘘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动静脉造瘘术就是切开手部表皮组织,剥离血管,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
但是这种传统的动静脉造瘘术也存在后期并发症较多,手术创口大,手术时间长,从而造成手术风险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动耦合式动静脉内瘘形成系统,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经皮穿刺实现动静脉造瘘,能够有效减小手术创口,降低手术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动耦合式动静脉内瘘形成系统,包括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所述静脉导管的端头处或动脉导管的端头处开设有结合槽,用于将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的端头结合,所述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的端头结合处安装设置有消融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配合的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通过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的结合两根血管夹紧,使消融电极位于两根血管的结合处,保证消融电极准确定位,而后利用消融电极融合两根血管,完成造瘘;整个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经皮穿刺实现动静脉造瘘,能够有效减小手术创口,降低手术风险。
优选的,所述结合槽设置在动脉导管的端头处。
优选的,所述静脉导管的端头形状与结合槽的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消融电极安装设置在结合槽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结合槽设置在动脉导管上,在造瘘时推动静脉血管至结合槽处,即使推动过程中刺破血管壁也不易造成大出血,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优选的,所述消融电极为耦合式电极,由两部分组成。
优选的,所述静脉导管的端头处设置有静脉头端电极,所述动脉导管的端头处的结合槽处设有动脉头端电极。
优选的,所述静脉头端电极和动脉头端电极为硬质电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耦合电极,能够极大提高造瘘的成功率,血管融合更好。
优选的,所述动脉导管为绝热绝缘的软管。
优选的,所述静脉导管为绝热绝缘的硬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便于操作,也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静脉头端电极和动脉头端电极能够显影。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观察显影形状,判断消融部分是否对准,提高造瘘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安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安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21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带输送机的皮带风力清扫机构
- 下一篇:光伏瓦和光伏屋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