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边缘云的智能路侧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26908.5 | 申请日: | 202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7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姜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森哲(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04 | 分类号: | H02M7/04;H02M1/44;H02M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边缘 智能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云的智能路侧设备,包括整流滤波单元、高频变压单元;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高频变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单元,采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通过改善整流滤波电容的导通来改善谐波;所述高频变压单元,使用偏置绕组实现过压保护,通过光电耦合器反馈电流,调节输出电压,使输出电压电流皆稳定。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边缘云的智能路侧设备,能控制工作电路的电压电流输出,在智能路侧设备进行多核处理运算下保持工作电路高效运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路侧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边缘云的智能路侧设备,能控制工作电路的电压电流输出,在智能路侧设备进行多核处理运算下保持工作电路高效运作。
背景技术
2017年6月,工信部公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确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总体思路。
随着自动驾驶/智慧城市/边缘计算的发展,未来V2X将朝着云-边缘-端的架构发展。未来的自动驾驶实现,一定是基于车路协同的基础之上,将聪明的路和聪明的车有机结合起来。
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将是包含信息化基础设施、即路侧的信息节点和信息感知设备等智能车路协同体系的建设,对于产业界来说,市场潜力巨大,机会也非常多。
传统的智能路侧设备具有低算力、窄带宽、高时延的问题,无法满足V2X业务需求。在采用多核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后,工作电路负担压力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云的智能路侧设备,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边缘云的智能路侧设备,包括整流滤波单元、高频变压单元;
整流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高频变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感L1、电感L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整流桥B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一端均接输入电压,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均接输入电压,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整流桥BR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所述整流桥BR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整流桥BR1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
所述高频变压单元,包括变压器TR1、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二极管D5、二极管D6和光电耦合器U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森哲(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森哲(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26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清洗沉底渣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塑料制品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